#长毛象安利大会
What do narcissists do to truth tellers? (Narcissistic Family Role)
https://youtu.be/VOEFh5042JQ
墙内搬运:自恋家庭中的真话者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eB4y1v7Ut
@board 推荐所有想远离家庭的象友看看。
感觉tl随手捞一下就能捞到一网兜出身于自恋家庭的象友,只不过大家不一定知道有毒家庭的毒来自于家庭成员的病态自恋。
这个视频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从小就想离“家”远一点,为什么我总觉得我的指派爹有点怕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这么觉得了。我觉得他通常情况下不敢惹我,因为我对他毫不留情,根本不在乎旁边是否有亲戚朋友。(这点和#ASD 有关,我就是想讲真话。)
Dr.Ramani还做了好多视频,也推荐所有在#亲密关系 和人际交往中总觉得被消耗的人看看她的视频。很多事并不是「我讨厌社交」「我不擅长维护关系」而是「我遇见了#NPD」。中国这种父系×男权×社达社会真的会批量制造NPD及其受害者。#吐槽中国
墙国的朋友最好还是搞个梯子,实在没有的话可以看B站。B站搬运工真是菩萨,功德无量。
她在Spotify和Apple podcast都有播客。她也写了书,我只看了一本《#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我觉得还是视频讲得更全面。
书的摘录在这里,不喜欢视频媒介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再决定要不要看视频:https://mastodon.social/@reading_bot/110701823698200161
最后感谢象友@saya_neko 给我安利了Dr.Ramani!现在把这份安利扩散一下,希望对大家的人生有所帮助。
发疯版安利:
快点进视频看啊啊啊这不就是象友的日常人生吗!!!简直是父母皆祸害小组组员和预备组员的必看学习材料,不信就点进去看一下!@toxicparents
#长毛象安利大会 #asd #亲密关系 #npd #吐槽中国 #为什么爱会伤人 #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写一个从别人的称呼分辨自己的伴侣是否靠谱的#亲密关系 #生活小技巧,适用于在上头时判断情况,可以略微恢复理智。
如果身边大多数好友和你聊天时提及你的伴侣,用的词却不是「你对象/男友/女友/老公/老婆」,而是「只叫姓的X某某/连名带姓的XXX/那个男的/那个女的」之类,听起来多少有些不尊重甚至轻蔑的感觉,大概率说明伴侣不靠谱。
排除情况:
和朋友聊天时自己本身就习惯连名带姓称呼对方/用姓作为代称,导致朋友也习惯了这么说。
举例:
姐妹邀请我去她家玩。我知道她和对象同居但在分手边缘。
我:那,那个男的呢?
她:(大笑)你怎么也用“那个男的”?他今天不在家。
我:(震惊)别的姐妹也这么说?她们也不说“你男朋友/你对象”之类的?
她:嗯。
我:她们还怎么说?
她:那个男的/他/X某某/XXX/那个死鬼。
我:死鬼还算好听了,有点娇嗔,估计是不好意思说傻屌。等你们分手她们就好意思这么说了。
她:(大笑)
回家后我意识到,如果某人的伴侣很靠谱,某人身边的朋友就会尊重ta的伴侣;如果不靠谱,其实朋友们恨不得一脚给ta踹飞,但是又不能这样做,所以提及不靠谱伴侣的时候多少都会表现出一些不尊重,最明显的就是称谓了。
问了我妈,她和姐妹聊天时她们如何称呼我爸,会不会说「你老公」之类的。答案也是不会。我妈的姐妹们就直接连名带姓称呼我爸。
果然。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挺微妙的,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做,就不一样。
就像「调情」与「性骚扰」之间的分界,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你情我愿就是调情,有人不情愿就是性骚扰。
同样是「制造偶遇」,如果是自己本身就有好感的、想要进一步接触的人,那就是浪漫。如果是毫无感觉的人做同样的事情,那几乎就是犯罪了。(在中国很难界定而在发达国家有概率被警告甚至更严重的那种犯罪。)
同样是「列书单」,可能是推荐阅读,也可能是居高临下。同样是「分开账户」,可能是互相尊重消费观念,也可能是不想给大手大脚的伴侣花钱。同样是嗔怪伴侣不学编程,可能是想躲过危险话题“你在做什么”,也可能是瞧不起对方。同样是「营救政治犯男性伴侣」,可能是心甘情愿,也可能是骑虎难下。
#亲密关系 中太多微妙的细节只有当事人双方知道,外人很难看出什么。看出来的基本是投射。
问题在于,男性群体整体而言过于自信。真就是杨笠说的「普通又自信」,觉得自己魅力无限,是个女的都得臣服。以至于女性群体在成长中受了过多创伤,遇到很多事都警铃大作。如果没有男性群体带来的这么多创伤,拉响警报的其中一部分事件也不至于拉响警报了。而男性(和部分社达女性)以此为由继续贬低女性:是你们小题大做。是你们不能像男性一样淡定。是你们自己的问题。
看到一些男的暗搓搓想要拥有和编程随想同款的像贝女士一样独立又信任伴侣的老婆,就觉得非常好笑。照照镜子看看自己吧,你哪点能吸引这样的女性?
并且,这样的男的基本意识不到他们自己(普信群体)就是女性的创伤之源。他们只会觉得「我只是想要个好老婆啊,有错吗?」
不明白播客还没听,只是看了NGOCN的文章,加上一些象友的分享。感叹一下,编程随想夫妇的情感好健康。
1.编程随想尊重妻子贝女士,并不会给她“洗脑”或者灌输什么,以至于妻子对他所熟知的东西几乎一无所知。
伴侣之间的博弈太常见了,多少老中人想尽法子明着暗着试图“改造伴侣”,哀嚎自己没有soulmate。
2.贝女士尊重丈夫编程随想,在得知发生了什么后一下子理解了他,并全力支持他。
多少老中人发现伴侣有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尽管这一面甚至都不是嫖娼约炮出轨聊骚)后大失所望甚至觉得对方隐瞒自己而保有个人空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抛开该死的大环境,二位互相尊重理解,互相接纳并且深深信任彼此的情感真叫人感动。
Btw我觉得编程随想的政治立场和贝女士挺接近的,并没有一些人想象得那么远。比较反的人(比如我)要干一些对中共有危险的事情(比如写科普)肯定先跑路,安顿好了全家再慢悠悠地写。像我这种人对国家是没什么情感的,但他们是有情感的。
还有一个#亲密关系 相关的#生活小技巧,是聊天时一位前任随口说的:
「看不懂的一律当表白。」
怎么会有这么机智的人生哲理啊?真绝。
人类(尤其东亚人)在面对喜欢的人时很容易胡言乱语/做出人类迷惑行为。想表达,又不敢太直白;一边藏着掖着,一边又旁敲侧击。
于是被喜欢的当事人往往摸不着头脑:这人咋回事?ta在说/做什么?
就算是直球选手我本人,表白的样子也相当狼狈,说话像打补丁一样,东一片西ㄧ片的。完全不是我平时的水准。
总结:
在确定对方精神状况与智力水平大致无碍的情况下(排除发癫和犯蠢),如果一个人经常在你面前表现出你本人暂时无法理解的言行,那ta多半就是喜欢(暗恋)你。
李松蔚PKU
2023-04-06 https://weibo.com/1680738027/MAL3Ho6Qb
《#爱情而已》蛮好的,整个故事都很清爽。男女主都没把恋爱当一个必需品。谈恋爱不如打比赛,两个人把事业搞搞好,比什么不强。
我觉得梁友安的心态,现在也是大多数观众看待爱情的心态:也不排斥爱情,这东西很好,但就是没那么重要。——以前会说成是一种心理障碍吧,#回避型依恋 什么的,反正不谈恋爱就是不正常,总觉得哪里需要治愈一下。
其实也不用,人家过得蛮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从“障碍”的角度解读,从梁友安这个角色身上能解读的“创伤”可太多了:从小父母离异、闺蜜离异,上大学和工作之后两次被男性背刺……但整个故事并没有走苦情和疗愈的路线,相反还有一点解脱:正好,不谈恋爱就搞事业吧。
我感觉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吧,以前的叙事套路过时了:弟弟那么帅,你为啥不接受他的告白?是不是从前受过什么伤?按照老规矩,“不谈恋爱”是必须找理由的(而且最终是要被克服的)。有爱情要上,没有爱情创造爱情也要上。现在故事终于不往这个套路发展了,不再把恋爱默认为每个人的第一需求了。
反过来,谈恋爱才是需要理由的。
这样故事才是顺的。有人觉得梁友安是因为受了#亲密关系 的伤,恐惧恋爱,想看她在姐狗之爱中浴火重生。其实她不需要被拯救啊,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拒绝亲密关系。约会可以,只是没到恋爱的“点”,勉强不来。这不是故作矜持,不是待价而沽,更没有放不下之前哪一段。就是最自然的心态:慢慢来,看时间,看感觉,什么时候到了这个点,那就是到了。一切都很自如,不排斥跟人亲近,也愿意打开自己。只是不以恋爱为诉求,一切先要自己舒服了,一点点来。要这样的土壤,才会有爱情的种子发芽(不发也行)。
所以这个剧里没有什么狗血的情节,就是最正常的生活,但是很看得下去,是那种追到哪里都不会让人难受的下饭的故事,节奏慢悠悠的。这是亲密关系中最自然的形态。每个人是松弛的,相互尊重的,没有催婚催生的压力,也没有谁琢磨着要把谁扑倒。两个人相处,是因为相处很愉快,而不是一方被另一方猎取。这是健康关系的基础。亲密关系首先是一段健康的关系。
这背后是一整个社会心态的转变。爱情不是痛苦和撕扯,而是越来越清楚自己要什么,把舒适和自我照料放在第一位。(还在这部剧里看到了#郭柯宇 老师,饰演一位不想再在婚姻中委屈求全的中年女性,和和气气的,但涉及到自己的幸福,一步也不让。——据说剧组是看了《#再见爱人》之后请的她)
男主的形象也很棒:健康,清爽,知道怎么用平等的视角对待一个女性,难得的是一点都不油。——有时候,姐弟恋的男方会有另一种故作天真的“油”。但在这段故事里,甚至经常会让人忽略年龄关系。就是在人格上互相平视,在关系中彼此照顾的两个人,平起平坐,只不过刚好有个年龄差而已。爱情剧我看得不多,但我觉得这么清爽自然的男性形象是少见的。尤其是国产剧,刻画男性常常把握不好尺度,要么是人畜无害的小白兔,要么就是油腻爹味男。很少有这样一个心智成熟,人格独立,还体贴尊重别人的正常男性。
我觉得这也跟编剧对这两个人的关系描写有关。宋三川和梁友安两个人的主线都是成长,而不是恋爱。两个人相遇前后都有各自的议题,也都在寻求各自的解决之道。有人说他们在相互救赎,治愈,其实没有那么痛,我觉得不如说是结伴成长。这样的两个人都是可爱的。他们诚实地面对自己,每一次遭遇瓶颈的时候互相搭把手,鼓鼓劲。就像宋三川害怕18比18的比分,梁友安看比赛时有意无意地把数字挡住,就够了。一种清淡而深厚的友谊。
两个人都是可爱的,故事也就是可爱的。
如果要看爱情剧,希望多一些这样的故事,把两性之间的情谊还原成正常的,健康的样子。不用嗑生嗑死的激烈,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的缠绵,就是普普通通的人们在努力成长,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而他们刚好相爱了。爱情很好,但爱情往往只会降临在那些并不把爱情当做唯一目的的人身上。爱情而已,不过是“爱情”而已。
#生活小技巧
刚才发明一个方法成功让我妈当晚改掉了不良习惯。说实话震惊到我了。写出来给各位参考一下。
我总结我妈的进食习惯:
1. 需要吃东西的时候糊弄吃
2. 不需要吃东西的时候把自己当垃圾桶
所以我和她说只需要在吃东西之前问问自己:
1. 我现在在糊弄自己的胃吗?
2. 我现在在把自己当垃圾桶吗?
把自己当垃圾桶,指明明不想吃/吃不下了/吃饱了,却因为害怕浪费,非要逼自己吃完。
浪费粮食当然不好,为了避免浪费粮食而伤害自己的身体更不好啊!节约下来的钱,吃出什么毛病以后看病都不够呢!把食物丢掉不是罪过,反而能养活一大群微生物呢,是大功德啊!
以上道理讲了几百遍都没什么效果。循循善诱也没用,骂也没用。没想到教会她自问两个问题以后,她立刻就不把自己当垃圾桶了。
今晚妈妈吃夜宵只吃了一个半煎蛋,还有半个留到明天再吃。这是她以前绝对不可能做的事情……以她的个性,不仅会吃完而且还会把能洗的碗碟都洗干净才睡觉。但她这次真的剩了半个煎蛋放着没吃,我大为震撼。
感觉这个方法也太好了。以后想帮助别人的时候只需要教会对方自我灵魂拷问就可以了。追着别人讲道理不如让别人自己思考。
延伸一下,#亲密关系 劝分也可以用这个思路。与其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这个人根本不值得你付出!」,不如让对方问问自己「我觉得幸福吗?」
自我关怀也可以这样。与其自我批评「我好差劲,学不会自我关怀」不如问问自己「我在做让自己不舒服的事吗?」
另一个关于「安稳」「幸福」的发现:认识的人中,抱有「我认定一个人就会努力维护关系」心态的人过得大多不太幸福。过得最幸福的几位在感情中抱有的共同心态竟然是「不行我就跑」……
有一对朋友在一起没有十年也有七八年了,依然很幸福。每次我被父母的关系熏到,就会去找ta们玩,当会儿电灯泡顺便吸一点温暖和睦的气息给自己续命。
男方不在的时候,女方坦白说「我也想不到会在一起这么久,刚开始以为只是玩玩。我一直想着不对劲就跑,遇到更好的人就跑,结果也没遇到。每次吵架吵得特别厉害的时候我都在想要不分手吧,结果第二天他就道歉了,还特别真诚地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对……」
我听了大笑。然而对方显然是很认真在说的。但是她认真又疑惑不解还带点遗憾的样子真的把我逗笑了。
复盘感情经历时发现自己曾经和烂人在一起的时候写的日记还在说「认定」,太黑历史了。回头才发现自己处于一段假装幸福的情感,实际上隔三个月就闹一次分手,烦都烦死了,却坚持了三年。回头看才发现令人窒息。在追求「安稳」的路上忘记了「幸福」才是重点。
我的情感模式可能也受到了父母关系的影响。我妈在感情中长久以来都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认定感,直到近几年才开悟。而我爸也是个屌东西,和我前任半斤八两。
太害怕了。以至于现在的我在感情中时刻观察着,「不行我就跑」,警惕程度比惊弓之鸟稍微好点。结果还意外地挺幸福的。
还有些习惯性对伴侣很好的朋友(有男有女)也经历过很糟糕的感情,不是PUA就是冷暴力。真的太不值得了。另一些看似不安定的人反而过上了令人震惊的安稳生活。
把自己的观察分享给另一位我觉得在伴侣关系中看起来比较幸福的朋友,ta表示赞同并坦白「我也是一直想着不对劲就跑」。
总结:
与其「认定」某个人,不如专注于自己的感受,问问自己「我现在觉得幸福吗」,告诉自己「不行我就跑」。
逃开所有不幸的可能,剩下的就只有幸福了。
#亲密关系 是这样,人生中别的事情其实也是这样。逃避并不可耻而且有用!
关于#亲密关系 #爱 又#悟了
人类在情感上最容易跌跟头的地方是不是:
1. 因为ta很爱我,所以我可以牺牲一部分自己(多用于忍耐ta的不良行为)
和
2. 因为我很爱ta,所以我可以牺牲一部分自己
2.的问题在于爱自己爱得太少了,如果一味地牺牲与忍让,到最后「自我」都快消失了,更谈不上爱别人了。最夸张的例子也许是网络恶俗梗「当然是选择原谅ta啦」……
1.的问题在于,ta如果真的很爱某人,当然不舍得让这个人牺牲和忍耐啊!!!除非不知情。
所以1.的真相往往是「ta不爱我,我在自作多情」或者「ta不爱我且知道我爱ta,所以在享受我的牺牲和忍耐,并且骗我说ta爱我以便继续享受我的爱」。
总结:
请勿为爱牺牲,爱不需要牺牲。相爱的人可以互相包容妥协,可以为彼此奉献,但不是牺牲。
----------
以防有人不知道词语之间的差别
牺牲:泛指付出代价或受到损害。
奉献:恭敬地献出。
妥协:为避免冲突而作出适当让步。
包容:宽容;容忍。
忍耐:抑制某种感觉或情绪使不表现出来。
爱:
1.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2.珍惜;爱护。
3.喜欢;爱好。
缺爱循环:
→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1.缺爱
↓2.想要得到爱
↓3.试图用肉体或别的手段吸引别人
↓4.吸引的人并非真正爱自己
↓5.意识到别人不爱自己
→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缺爱 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有可能是:允许自己留在一段不值得的关系里/从事色情相关行业以获取关注/在充满了随意性行为者的地方寻找终生伴侣/不断地恋爱又分手/以下省略无数情况。
有的人看起来太“浪”,有的人看起来太“良家”,背后可能都是缺爱。
- 根据流程图
从流程图来看,打破缺爱循环的方法有:
1.得到真正的爱
这也太难了。不可控。因为爱是美丽的巧合,不巧没辙。
https://m.cmx.im/@xunhuan2046/109887533555338588
2.不想得到爱
这谁做到???做得到也是压抑和假装。
3.停止吸引别人
意识到爱不是靠吸引别人就能得到的东西,停止吸引别人并将重点放回在自己身上。
自我探索并不容易,需要问具体的问题:「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的兴趣爱好和人生方向在哪里?除了做爱,还有什么事情能使我发自内心感到快乐?如果世界上没有人管我,别人都死了,我想做点什么事情呢?
读书、写日记并复盘也是很好的自我探索方式。
4.是3.的必然结果,只有真实的自我才能吸引真正爱自己的人,肉体和手段只能吸引来热爱肉体和手段的人。
5.是4.的必然结果,没有人能一辈子装傻自欺欺人。
总结:能做的只有1.得到真正的爱(难且不可控)和3.停止吸引别人(难但可控)
- 根据句子成分
什么是「爱」,为什么会「缺」,「得到爱」是什么概念,怎样的人才算得上「真心」?
认真搞清楚这些问题,能*具体*地回答出来,很多事情自然能解决了。一个人连爱的定义都不知道却在疯狂寻找被爱的感觉,注定不可能实现啊!这世界真残忍。
就算回答不出「什么是爱」,只要能回答「什么一定不是爱」,也能离真正的#爱 #亲密关系 更近一些。
有了具体的回答就有了参照,可以没事对照一下自己所处的关系是否符合期望,也可以实时调整自己的回答。
分析解决问题的绝佳组合:
根据流程图解决问题
https://m.cmx.im/@xunhuan2046/107755285093900058
关于#亲密关系 #爱 又#悟了:
「安稳」与「幸福」是相伴的,但强行维持一段感情的稳定,并不能因此获得安全或幸福。因为「安稳」不是幸福的原因,而是幸福带来的自然而然的结果,很多人把因果关系搞错了。
虽然是很简单的道理,但也是经历了才想通的。(说多了都是泪……)想把这个简单的道理献给所有暂时还没想通的所谓的“ #恋爱脑”。
很多人想要的是幸福,却去追求安稳,南辕北辙,结果自然是很难得到幸福,还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不是的,这个问题是认知上的问题,不是「做得好」就能解决的。因果倒置,做得再好也是缘木求鱼。
人生其实也一样。
祝大家有勇气寻找幸福。
顺手做一点土土的图。
我发现了中国人的bug之习惯性道德绑架
故事:
一个女孩子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去另一个城市找喜欢的男孩子玩,结果对方连上几个月夜班又连续没睡好觉,整个人脸色萎靡看起来下一秒就要不行了,吃了顿饭溜达了一圈就回家补觉了,没有再见面。当事人表示没睡好觉很可怜,见了面吃了饭感觉挺开心的。不过她的一些朋友觉得很可惜,或者觉得不值得。
读了这个故事各位有没有觉得女方脾气很好很宽容,精神很强大,发生这种事竟然一点没感到不悦?有没有觉得男的不行,觉得真的不值得?有没有强烈的厌恶感?
有的话,换一个版本试试。
版本一:
一个人去找另一个人玩,结果对方连上几个月夜班又连续没睡好觉,整个人脸色萎靡看起来下一秒就要不行了,吃了顿饭溜达了一圈就回家补觉了,没有再见面。当事人表示没睡好觉很可怜,见了面吃了饭感觉挺开心的。
现在会觉得缺觉的那个人不行吗?还觉得不值得吗?是不是已经没有强烈的厌恶感了?
版本二:
一个人去找好朋友玩,结果朋友连上几个月夜班又连续没睡好觉,整个人脸色萎靡看起来下一秒就要不行了,吃了顿饭溜达了一圈就回家补觉了,没有再见面。
如果是好朋友的话,也许会让很多人在代入的时候心想「玩什么玩!赶紧回家睡觉吧!下次约好时间我再来!」因为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好朋友由于连续上夜班又没睡好觉还出来玩而猝死在自己面前。
一个人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朋友/恋人/家人。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身份,就对ta进行#道德绑架。
网上冲浪能看到很多帖子吐槽恋人没做到自己期望的事,自己不开心。但如果同样的事情景代入「朋友」角色,就不会不开心。有的人觉得「正因为是喜欢的人所以得满足我更多的需求」,这其实是没道理的。
逻辑很简单:如果是「恋人」就想要求对方牺牲自己的补觉时间,是「朋友」就不需要对方牺牲,那么,作为恋人的待遇岂不是比作为朋友更差?既然更差,为什么还要谈恋爱呢?谈恋爱就是为了和伴侣互相侵犯互相牺牲和互相折磨吗?那还不如不谈,大家朋友一场,客客气气,没有人会被道德绑架。
就好像有些父母口口声声说为你好,却让你难过。他们对待别人家小孩可没有这么刻薄。为什么亲生的孩子得到的待遇要比野生的更差呢?这种「更差」的待遇真的是爱吗?
「相敬如宾」这个词是很有道理的,把对方当成宾客,在表面上看起来有点疏远,实际上可以避免互相侵犯。两个人都是完整的人,都不用被绑架,谁也不是谁的附属品,这样的关系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亲密。而互相道德绑架的关系表面上看着亲密,实际上双方都会不得不牺牲自己,会很不舒服。
#爱 #亲密关系 #悟了
铁T发言bot
2020-06-23 https://weibo.com/6590087007/J810Jq9Ub
#男同性恋 应该都有在软件上看到过不少#老年gay,而#女同 交友软件上却几乎没有#老年les 的身影,我在软件上看到过年龄最大的les只有四十多岁。
之前有个gay朋友和我说,他在健身房经常看到6、70岁的老年gay在浴室找人搭讪。
我是个在社群非常活跃的人,也经常参加一些线下的平权活动。但我从未在生活中看见过任何老年拉拉,所以她们究竟到哪儿去了?
这篇文章,给了我不少解答和启发。
———— ⁂ ————
不被看见的老年#女同性恋
梁振 偶尔治愈 2020-06-23
https://mp.weixin.qq.com/s/ThS4LRPqrKRn6_5C-2HW9A
老年女同性恋或许是国内性少数群体中最隐秘也最沉重的群体。
她们身上背负着多重身份:老年、女性和拉拉(女同性恋别称)。时代规训给每个人留下特定的烙印,女性尤甚。对老年拉拉群体来说,在曾经集体意志高于一切的时代,她们鲜会探索自我,遑论自己的情与欲。
直到大环境转向宽松,互联网和社群组织的出现,时代变化天翻地覆,在生命历程来到最后一段时,老年拉拉们才从中取一小瓢。但时代对特殊群体的规训为何产生,是否合理,这些又是如何顽固地留存并且影响现在,她们,或许可以成为一种参照。
——+——+——+——+——
桂鱼松鼠鳜鱼 :
大家可以搜一篇论文 老T搬家:全球化状态下的酷儿文化公民身份初探
桂鱼松鼠鳜鱼:
一共四篇
《老T搬家:全球化状态下的#酷儿文化 #公民身份 初探》
《往生送死、亲属伦理与#同志友谊:老T搬家续探》
《不可计量的#亲密关系:老T搬家三探》
《与之共老的酷儿情感伦理实作:老T搬家四探》
#老年 #拉拉 #男同性恋 #老年gay #女同 #老年les #女同性恋 #酷儿文化 #公民身份 #同志友谊 #亲密关系
为什么“为你好”属于一种侵犯?
https://bgme.me/@xunhuan2046/107911504060413107
简单概括:
因为“为你好”在无视了主体“你”的情况下,会变成“为”了“好”。——没有你“你”,自然不可能是“为你”。
延伸出来的另一个话题:
为什么爱一个人爱到失去自我,就不属于“爱”?
简单概括:
“我爱你”如果没有主体“我”,“我爱”这个动词就无法成立。动词需要主语。没有“我”,何谈“我爱”?
失去自我的人是没有办法爱另一个人的。从别的角度解释可能没那么容易,从语言/语法的角度解释会比较清楚。
同样,无视“你”的“我爱你”也是不成立的。和“为你好”却无视“你”如出一辙,如果爱的对象没有具体的人——“你”,爱的对象就是爱情本身,或者虚无。(无主情诗就是这样的感觉……)
#亲密关系 #爱
@lo 这些是非常常见的征兆,出现了并不代表#亲密关系 就会破裂。顺手分享两个搬运帖:
https://www.hopefullyread.com/love/zi-wo-ce-shi-he-shi-ying-gai-qi-chuan-tao-sheng
https://www.hopefullyread.com/love/bu-he-er-man-ji-fen-biao-de-5ge-wei-du
Gottman超棒的,推荐直接读他的书,里面有很多实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