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冥想的能力,它是任何人都能学习的技术,一点儿都不神秘,我们只需专注于当下。当出现精神错乱时,我们让其出现,再任其消退,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我们就回到了此时此地。

● 冥想技术之一:专注于一个目标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将心神专注于一个目标,觉察停留在当下所需的心灵能量。

找一个能独处,并远离电视、收音机,没有干扰的地方,以最舒服的姿势坐着或站着,然后睁开眼睛,自然呼吸。

就近选择一个清楚可见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你不太有感觉的某个东西,比如一株植物、一把椅子、一本书、一只杯子。

接下来的3分钟内,仅专注于这个目标。要是喜欢的话,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它。把它拿起来,用手抚摸它。如有兴致,还可以闻闻它。接收所有关于它的不同感官的信息。

当你开始走神或是要走神时,只需唤回自己,重新注意当前的目标。这样会重复多次。没有必要感到沮丧或对自己求全责备,回到目标上就可以。

● 冥想技术之二:体察你自己的思想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要提高你对自己心灵和思想的觉察程度。反复的练习有助于你不再沉溺于某个特定的想法,不为它而烦恼,也不被它所压倒。

再次找一个没有干扰的地方,双脚落地,挺直后背,用一个舒服的坐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睁着眼睛,自然呼吸。

保持5分钟,不去想任何特别的事,只是注视着你思维的表面,让其盘旋蜿蜒,飘曳消失。不要试图抓住它们,推开它们或评判它们。让它们来,再随它们去。

如果你的心绪盘旋于某个特定的想法,仅去注意它,然后返回来静静地体察你的内心;如果你留意到自己在做判断,如:我不擅长做这个,为何我有如此可怕的想法?只需注意自己的判断,然后再返回来体察你的内心。

通过修习冥想,你能避免纠缠于偏执的想法和烦恼中,看似矛盾的是,它还能帮助你更好地专注于必需的重要事务和活动。

本文摘自《 : 》。但 本身并不是 专用的。感觉自己有点精神错乱的人都可以试试。顺便tag

#亲密的陌生人 #我们如何与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相处 #冥想 #bpd #边缘型人格障碍 #抑郁自救

Last updated 1 year ago

中国人的精神健康也太岌岌可危了一点吧……中国这个环境是什么大屎缸啊!!!

我起先是对 主题感兴趣,因为听闻身边人有很多屌爹都家暴过,我就想知道家暴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读了一本《》(新译名《》)发现这不就是我爹吗,除了他不动手,剩下条条中。原来我爹是个 者!

后来网上冲浪看到 相关,又产生了好奇心,继续读了《》,又给指派爹确诊了。并且发现国男人均NPD,绝大部分都是自恋自大顾影自怜、没有同理心、不顾别人(尤其伴侣)感受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巨婴,只不过类型和程度不同罢了:指派爹属于显性自恋,热情外向,活跃于饭桌,夸夸其谈;前屌属于隐性自恋,看似自卑,实则自负,照样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伴侣感受。上段恋爱看他和我爹一点都不像,就放心谈了,谈到后来发现本质上是一样的,分属于一体两面罢了,真恶心。

读了NPD科普我开始困惑,因为我发现有**好些个**朋友身上都有两三条四五条和NPD能对上的地方,但是怎么看ta们都不是NPD,因为ta们有同理心。这样有一丁点儿NPD特质但又不是NPD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被家里的屌爹影响了带坏了吗?我产生了新的好奇心。

直到我下载象友推荐的 相关书籍《》,又去油管看了好几个科普视频,震惊地发现原来我的朋友们更像BPD——内心极度脆弱,很容易不安以至于会对亲密的人(尤其是伴侣)做出人类迷惑行为,把别人逼走后又确信“我就是不值得被爱”,行为看起来跟NPD擅长的 一样,但是出发点不同:NPD是为了让自己爽,BPD则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另一个区别是:NPD没有同理心,BPD意识到伤害别人后会痛苦自责羞愧难当。(二者有共病率。但我觉得所谓的共病该不会就是误诊吧,毕竟一个有同理心,另一个没有。)

并且,NPD家长很容易把孩子折磨成BPD,BPD长大也很容易吸引NPD……

我的天啊!!!怪不得我眼睁睁看我的朋友们一个个在亲密关系中挣扎。
大家的共同特点:家里有个NPD屌爹,被折磨得接近BPD,长大后又吸引NPD,循环童年的折磨。

以我目前的浅薄了解:
NPD本性难移,BPD稍微好点(自发想改变+科学干预手段)。

我想说的是:
知识就是力量,推荐大家读书打破恶性循环。

#吐槽中国 #家暴 #有一种伤害以爱为名 #他为什么打我 #精神施虐 #npd #自恋型人格障碍 #为什么爱会伤人 #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bpd #边缘型人格障碍 #亲密的陌生人 #操纵

Last updated 1 year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