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民法官面對的法案都很…… 敏感且發人省思,殺子案與之前的殺夫案,都可以看得出來社會目前有的問題。#報導者 的報導很詳盡,這些過程與訊問內容都不是一句標題能帶過的。
然後我發現,被大眾媒體認定沒有什麼人氣的報導,在標題上的描述也會很中性。還真是諷刺,它們的客觀與本來的職責,竟然建立在無利可圖上……。
看了一些主要媒體的報導後再去留意留言區,發現裡面的內容幾乎都是在講說:民進黨操控法庭、法官操控引導法庭、國民法官是暗樁是傀儡…… 等等。
依朋友所言,台灣有一群人總在期待包青天式的法律。死刑真是方便的做法,從這裡就可以很好地看出來為什麼要在特定時刻槍斃殺人犯。「殺人判死天經地義」,把天把地把神鬼拉進來,這些人為什麼不想看犯案因果?因為不想要去思考任何問題;把廉價的報應觀放進去,卻不去想:這個讓他們寬慰幾秒鐘的「報應」,實際上是不是天給的?
https://www.twreporter.org/a/taiwan-citizen-judge-fourth-sentence-single-mother-filicide-suicide
--
#國民法官
#國民法官 首案,
兩點半就要宣判了。
我覺得很重要
此殺夫案,我能確信的細節並不多,
因為我們的媒體實在很爛。
我對於現在的媒體
嗜血、事實故事化與斷章取義等作為
非常的不以為然,
也對其公信力保留甚多。
法律經過了這二十年,只會越來越細膩,
量刑、刑度、細節都一定會被討論…
國民法官首案很可能會開啟政治性議題。
***
鄧如雯殺夫案的細節很多,
可能與當時的各方注目程度有關
來源為維基等網路資訊:
當時,
被殺的丈夫有殺人、流氓罪等前科,
也是民進黨的社運流氓。
長期對家人們施嚴重的各色暴行,
鄧於是在其睡夢中下殺手,而後自首。
非自衛殺人,減其刑二分之一
亦應有重刑,
但此案也涉入很複雜的問題,
包括家暴、平權、精神傷害
還有家庭關係的維持等,
各團體(包括民進黨婦權組織)也全力投入,
其中就有幾年前被憎惡的王如玄。
此案先判五年,
之後以精神耗弱為由縮短為三年。
***
家暴案件一直存在,受害多如牛毛,
我會特別提這個案子不是因爲其他案子不重要,
而是與法律的重大改變有關。
一個是國民法官首案,
另一個與彭婉如的悲劇一同催生了家庭暴力防治法。
【台灣 #國民法官 制度2023年即將上路,其他國家的類似司法制度又是怎樣?】http://bit.ly/3G1YUxD 2023年元旦起,台灣《國民法官法》將正式上路。先前其實已有不少國家有過類似制度,這些被賦予判決權力的「法律素人」,具體而言都在做些什麼?他們在法庭上又是什麼樣的存在? https://nitter.hongkongers.net/initiumnews/status/1608440320173170699#m
【沒判重刑=司法不公?走過模擬審判的 #國民法官 困惑「到底誰才是恐龍」】http://bit.ly/3G1YUxD 台灣輿論常指責判決過輕、「未能伸張正義」的法官為「恐龍」,但國民法官上路前的多場模擬法庭可以看到,不同背景的國民法官坐上得以論斷生死量刑的位置,才驚覺自己距離成為「恐龍」只有一線之隔。 https://nitter.hongkongers.net/initiumnews/status/1608431113835524096#m
【沒判重刑=司法不公?走過模擬審判的 #國民法官 困惑「到底誰才是恐龍」】http://bit.ly/3G1YUxD 台灣輿論常指責判決過輕、「未能伸張正義」的法官為「恐龍」,但國民法官上路前的多場模擬法庭可以看到,不同背景的國民法官坐上得以論斷生死量刑的位置,才驚覺自己距離成為「恐龍」只有一線之隔。 https://nitter.hongkongers.net/initiumnews/status/1608428869534584833#m
【從鍵盤走上法檯: #國民法官 參與審判,刑罰有更符合「社會期待」了嗎?】http://bit.ly/3G1YUxD 面對重大刑案,台灣輿論大多傾向要求法院重判,「六法全書,唯一死刑」的說法相當常見,若判決不符預期則會批評是「恐龍法官」。然而2023年上路的國民法官制度,是否會讓判決「更符合社會期待」呢? https://nitter.hongkongers.net/initiumnews/status/1608417681425801220#m
【#國民法官 恐惡化司法人力緊縮?】http://bit.ly/3jvqhsi 國民法官之名精準反映其「素人」本質,「素人」卻可能需要職業法官隨時釋疑,或拉長審理期,同時加大司法系統負荷。 原本司法人力早就吃緊,國民法官法只會惡化此狀。比較北部幾個法院自2011年底至2022年底的刑事案件積案量,即一目了然: https://nitter.hongkongers.net/initiumnews/status/16072850871244800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