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受害女子家长发布视频:女儿刚结婚两个多月,被她丈夫家暴,期间用丝巾勒至女儿昏迷,历经4个多月救治,才使女儿生命体征趋于平稳。目前,女儿双目已失明,医疗费用已花了几十万,可事情仍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家暴 https://t.co/yynVsbztZ4 https://t.co/PXoEKzHC5I
Crazy as he ever was! 🤪
#KMT former Department of Health Minister #Yaung_Chih_liang (#楊志良) basically admits that he wants to beat #President #Tsai_Ing_wen (#蔡英文) and that KMT'ers ❂ are responsible for #Taiwan's 🇳🇫 #domestic_violence.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BBBSCB2kY
#家暴 💥
#家暴 #domestic_violence #Taiwan #蔡英文 #tsai_ing_wen #president #楊志良 #yaung_chih_liang #kmt
中国人的精神健康也太岌岌可危了一点吧……中国这个环境是什么大屎缸啊!!!#吐槽中国
我起先是对#家暴 主题感兴趣,因为听闻身边人有很多屌爹都家暴过,我就想知道家暴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读了一本《#有一种伤害以爱为名》(新译名《#他为什么打我》)发现这不就是我爹吗,除了他不动手,剩下条条中。原来我爹是个#精神施虐 者!
后来网上冲浪看到#NPD #自恋型人格障碍 相关,又产生了好奇心,继续读了《#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又给指派爹确诊了。并且发现国男人均NPD,绝大部分都是自恋自大顾影自怜、没有同理心、不顾别人(尤其伴侣)感受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巨婴,只不过类型和程度不同罢了:指派爹属于显性自恋,热情外向,活跃于饭桌,夸夸其谈;前屌属于隐性自恋,看似自卑,实则自负,照样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伴侣感受。上段恋爱看他和我爹一点都不像,就放心谈了,谈到后来发现本质上是一样的,分属于一体两面罢了,真恶心。
读了NPD科普我开始困惑,因为我发现有**好些个**朋友身上都有两三条四五条和NPD能对上的地方,但是怎么看ta们都不是NPD,因为ta们有同理心。这样有一丁点儿NPD特质但又不是NPD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被家里的屌爹影响了带坏了吗?我产生了新的好奇心。
直到我下载象友推荐的#BPD #边缘型人格障碍 相关书籍《#亲密的陌生人》,又去油管看了好几个科普视频,震惊地发现原来我的朋友们更像BPD——内心极度脆弱,很容易不安以至于会对亲密的人(尤其是伴侣)做出人类迷惑行为,把别人逼走后又确信“我就是不值得被爱”,行为看起来跟NPD擅长的#操纵 一样,但是出发点不同:NPD是为了让自己爽,BPD则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另一个区别是:NPD没有同理心,BPD意识到伤害别人后会痛苦自责羞愧难当。(二者有共病率。但我觉得所谓的共病该不会就是误诊吧,毕竟一个有同理心,另一个没有。)
并且,NPD家长很容易把孩子折磨成BPD,BPD长大也很容易吸引NPD……
我的天啊!!!怪不得我眼睁睁看我的朋友们一个个在亲密关系中挣扎。
大家的共同特点:家里有个NPD屌爹,被折磨得接近BPD,长大后又吸引NPD,循环童年的折磨。
以我目前的浅薄了解:
NPD本性难移,BPD稍微好点(自发想改变+科学干预手段)。
我想说的是:
知识就是力量,推荐大家读书打破恶性循环。
#吐槽中国 #家暴 #有一种伤害以爱为名 #他为什么打我 #精神施虐 #npd #自恋型人格障碍 #为什么爱会伤人 #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bpd #边缘型人格障碍 #亲密的陌生人 #操纵
之前看象友转发了施害/受害/救助者角色的drama triangle:https://m.cmx.im/@Cerasus/110270405856985011
再之前读过一本自助书籍有一部分方法是写如果割舍不了选择在PUA关系中留下来,可以怎么做。我读起来很不是滋味……我认为没有人会“选择”留下,人们只是(暂时)没办法离开。
我的#一个想法:人类不可能与施虐者/自我为中心者/NPD长期和谐共处。除非真的有人能做到一点都没有自己的想法(不可能事件)。
我认为,反客为主地用暴力和精神暴力对待施害者,是在虐待关系中让对方听话唯一方式,俗称以暴制暴。——因为在虐待关系中**不可能**达成共识。平时总是在顺施害者的心意,如果想有一件事想顺自己的心意,就必须用暴力的方式夺取。这也就是开头引用的施害/受害的角色转换。
普通的关系里,双方可以协商后达成共识,或双方轮流妥协。而在虐待关系中这是不可能的,否则一段关系也不会成为虐待关系了。
我认为,终结虐待关系的**唯一**方式是离开。(死也算,但不推荐。把施害者杀了也算,但也不推荐。)
我认为,暂时无法离开又不希望自己被害的话,一定程度上的“害人”是可取的。
举个例子:
[trigger warning]
直到近两年我才发现**唯一**让生父听我说话的方式是虐待他。
1.精神暴力
以前我分享自己了解的东西,他会轻蔑地说「你懂什么!」作为ASD我其实并不难过,单纯是烦躁,而且困惑:我懂啊,我不是正在和你说吗?
后来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动不动就用轻蔑地态度对他说「你懂什么!你懂个屁!切!」他被我虐待后态度180度大转弯,不仅对我客客气气,还时常谦卑地来请教我问题。
2.暴力
循循善诱苦口婆心十几二十年,讲我对烟味的厌恶,讲烟草对人体的伤害,讲戒烟的好处,被烟熏后发脾气,都没用。
摔东西一下就有用了。哇,太好了!那我以后直接摔东西就行了,也不多废话了。
我妈对我轻车熟路运用暴力的样子感到恐惧。我知道诚实地写下来,阅读体验可能也很吓人。(字数不够,吓人的部分我删掉了。下次放博客里。)
但我就写,写他爹的。我还想写「如何在暂时离不开的虐待关系中运用暴力维护自己同时避免将这种模式带入别的关系」。
#施虐 #家暴 #精神暴力 #PUA
接上一条,下面这篇文章特别关注了脱离虐待关系后的心理健康问题。
2 离开虐待性伴侣:一项关于决定离开的预测因子、离开过程及离开后心理健康状况的经验性综述
Leaving an abusive partner: an empirical review of predictors, the process of leav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4697121/
下面是正在看的一本书,关于家暴和凶杀,作者经过大量的同类型犯罪研究,给出了一个预测模型。值得强调的是,警惕伴侣的控制、操纵和嫉妒性。
3 《致命爱人:家庭凶杀案中的两性关系》
关于虐待关系的离开问题,再推荐几篇学术文章。
以下三篇算是一个系列,研究者将离开虐待性伴侣(abusive partner)的过程分成了四个阶段,分别是:抵御虐待(counteracting abuse)、挣脱束缚(breaking free)、不要回头(not going back)和生活继续(moving on)。
值得强调的是,离开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困难、而且可能非常漫长的过程。即使她们选择留在这种关系中,请相信并尊重她们已经且仍在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来尽可能控制和回避伴侣的暴力与虐待,她们有在努力保护自己和孩子。所有的理解与帮助都应以尊重她们的主体性和个体经验为前提。
离开一定就更安全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简单轻易的。
离开后,有没有坚实的陆地在人身安全、经济、社会关系、心理重建等各个方面坚定地支撑住她们自己和孩子,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1.1 抵制虐待与挣脱束缚:以女性声音揭示离开过程
Counteracting abuse and breaking free: The process of leaving revealed through women's voice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8576012/
1.2 不要回头:在离开虐待关系的过程中维持住分离
Not Going Back: Sustaining the Sepa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Leaving Abusive Relationships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1077801299005002002
1.3 超越生存:在离开男性虐待性伴侣后重获自我
Beyond Survival: Reclaiming Self after Leaving an Abusive Male Partner
Chloe Price 2023-01-13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81569484/?author=1
因为这种外伤涉及第三方责任,由第三方责任人承担费用
这种情况下就算丈夫掏钱,也是属于#家庭共有财产,更何况很多情况下丈夫根本也不肯掏钱…
唉今天知道有个阿姨被家暴到头皮挫裂了,还得自己掏钱付所有医药费,听着真的emo
今日开庭:
离婚案件开庭,对于家暴行为,男方极力辩驳:因为他长期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但是女方从早出门到晚上10点半才回家,一怒之下才打人。实际上,女方早上出门是为了驾照考试,当天朋友陪同她一起考试,且因为是朋友的生日,所以考试结束后应邀去朋友家里吃饭,莫名回家被一通暴打。
庭后被法官拉到调解室一通做工作,我极力为女方争取权益,结果法官居然说:说句不好听的,是我也家暴她,人家(男方)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你都不在家陪他。我继续为女方争取,法官又说:谁让她找这样的男人结婚。
我:………
如果不是争取到二审法院发回重审的判决,估计当事人再起诉都离不成
——————————
男男相护 想结婚的擦亮眼睛派多看看吧 到时候想离都离不成 出门练车陪朋友过生日都得挨顿打 以后多吃一口饭多睡十分钟可能也会被打 因为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网评】这段对话适合贴民政局大门上,还有比这更好的婚姻劝退教材吗?
@Viola
补充:这本书有中译本《他为什么打我》《有一种伤害,以爱为名》,推荐前者(新译本)因为后者翻译实在是不太行。两个译本在微信读书都有资源,可以对照着看。(还有一个台译本没读过不好评价。)
梦幻联动一下:
https://m.cmx.im/@xunhuan2046/107830672625132513
整理好的全书脉络:
https://m.douban.com/book/annotation/114047840
书中重点文章整理:
如果有下列迹象,说明你正在被家暴者操纵
https://www.hopefullyread.com/love/ru-guo-you-xia-lie-ji-xiang-shuo-ming-ni-zheng-zai-bei-jia-bao-zhe-cao-zong
他对待我的方式是虐待吗?
https://www.hopefullyread.com/love/ta-dui-dai-wo-de-fang-shi-shi-nue-dai-ma
关于家暴者的错误观点(反驳了家暴者常见的借口)
https://www.hopefullyread.com/love/guan-yu-jia-bao-zhe-de-cuo-wu-guan-dian
家暴者的类型
https://www.hopefullyread.com/love/jia-bao-zhe-de-lei-xing
@DarthCook #家暴 本质上是价值观的问题,和个人经历、精神疾病无关。家暴是价值观的问题。
如果是真的,严重怀疑他是给自己一个“合理”殴打妻子的借口,让自己逃脱法律和道德的责任。
爱:
希望对方过得幸福。
虐待:
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对方过得痛苦。身体虐待和精神虐待都属于虐待。
讨好:
忽视自己的主体性和需求,将自己当成满足对方的工具。是一种容易被操纵的特质。
当一个人试图在另一个人的价值体系中证明自己,尽管结局也许“不讨好”,这个证明的过程也已经是在讨好了。
操纵:
忽视对方的主体性和需求,将对方当成满足自己的工具。包括但不仅限于#煤气灯 #PUA #精神虐待 #情感勒索 #洗脑 #家暴。
然而#操纵 不一定需要运用暴力,也未必需要扭曲现实。
一些很小的“请求”也可以是操纵。比如因为自己懒得动手,就哄骗别人做事。明知对方不想做,为了达到目的,就多夸对方两句。就算是很小的请求,这种行为本质上也是将对方当成满足自己的工具——这就是操纵。
读完了《#煤气灯效应》后又找了相关主题的书继续读,我对作者们给出的定义都非常不满意。(不满意的结果就是现在,我自己写了个定义。)
生活中有大量还没到「威胁/胁迫」「恐吓」「贬低」程度的操纵,还有一些操纵者在失败的时候并不愤怒或失望,也不会惩罚对方。
很多操纵是隐形的。然而这种让人不舒服的、难以识别的隐形操纵却被忽视了。找到最本质的定义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操纵。
面对隐形操纵,从小习惯了操纵与被操纵的老中人也许很多时候都反应不过来,甚至还会觉得「恋人/朋友/师生/上下级就应该这样」,这种想法和父母辈的「子女就应该这样」有什么区别呢?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例子不举了,太多了。
希望大家都能「把人当人」:自己是人,别人也是人。没有人该成为别人的工具人。
以下是相关定义的摘录:
《煤气灯效应》
当你拒绝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或者把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又或者企图破坏质疑你行为的人的信誉时,你就是在进行煤气灯操纵。
《情感操纵》
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操纵(Coercive Control)是指以情感为武器支配和胁迫他人达到自身目的的行为。
《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动中一种最有力的形式。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会用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勒索我们,我们如果不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就有苦头吃了。所有勒索的中心都是最基本的威胁、恐吓,它会以许多不同的面貌出现,像是“如果你不照我的方式做,你肯定会不太好过”。
#煤气灯 #PUA #精神虐待 #情感勒索 #洗脑 #家暴 #操纵 #煤气灯效应 #爱 #亲密关系
【編採手記】尊尼特普家暴誹謗案:是誰壓迫男性受害者?
// 筆者發現,每當社會出現男性受害者時,有部分人會第一時間將矛頭指向女性,或者「召喚女權L」。其實,此類案件正正反映出男性也會在父權制度下受到傷害。有精神科醫生指出,男性傾向抑壓情緒,要由身邊人察覺,甚至發生憾事才懂得去求診。
與其互相指責,我們更應該努力去打破性別定型,使社會上任何性別的人都能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環境下生活。//
#家暴 #性別 #amberheard #johnnydepp
#家暴 和#精神施虐 #PUA 相关推荐阅读书籍《他为什么打我》,旧译本《有一种伤害,以爱为名》。
「在这里还要多说一句:我发现有很多想在受虐女士身上寻找错误的人,因为如果找不到,就要面对让人不快的现实:任何女性都可以受到虐待。但是,想要找到她的错误的紧迫感对你帮助她提高能力造成了干扰,并最终会成为施虐者的共谋。」
呼吁大家停止责备受害者,忍耐一下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不论是强奸、拐卖(现在很少能看见谴责受害者的言论了),还是家暴、精神施虐/PUA(恨铁不成钢重灾区)……小到被渣男洗脑,大到被政府洗脑,责备受害者都不会让事情变好。
那么遇到受虐者,从个人层面可以做什么?点击查看:
#安利 #读书 #长毛象安利大会 #长毛象安利交换大会 #家暴 #精神施虐 #P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