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umBubbleTea @konatasick 我截了一段剧中吴大有(吴大猷)和叶企荪(叶企孙)对原子弹的争论,对白中的“政府”指的是国民政府,“小李”是李政道,“瞿健雄”原型吴健雄(btw奥本海默电影果然没提她)。
半夜复盘,让吴大有说出如果重庆造出的原子弹“落在延安呢,落在昆明呢”,真是很聪明的一句台词。除了让人直接了解这是国民政府的行为外之外,也因观众受共产党教育下习惯性将延安视为“我们的地方”,情感上亲近,因而更有冲击力。那么至少也会有观众意识到,反过来也一样成立,共产党一直一直作为科学功绩而宣扬的两弹成就,难道没有道义上的错误吗?
在国内做一个和科学进程相关的戏,能发出这样的提问,真是了不起啊。
凭着印象记录一些#对称性破缺 2.0的改动:
1、第一段叶企荪当物理系主任处理杂务、讨论“做科学的环境就是文化和政治”一段没了,加了很多他花式招学生的片段,以及和梅校长的“尬聊”。可惜,我还挺喜欢原先的那几段,为何最后他的挽联只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我觉得这里忙于教课和教务也有一部分原因。
2、吴大有一段,加了“蒋公语录”强制授课的内容,我在底下看得嘎嘎直乐。当然有人是不是会嫌影射太明显我就不知道了。
3、在地名上强调了是“重庆”要造原子弹,强调了中研院送别卢泊安是在台北,大概是为了照顾一些跟不上的观众。卢泊安的最后一次致辞删了,再见就直接是追悼,可叹。
4、瞿健雄一段应该是改动最多的,增加了她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删掉了她老公,让顾静薇女士的存在感大为提高。嗐呀,嗑,用她儿子的视角嗑(
========================
虽然我看戏几乎不太哭,但是今天张叔演叶师送别小熊时的惋惜心痛,以及最后扫大街那段,也太动人太让人伤心了。原子弹之争论在台词表达上也更加明晰了些。总觉得今天台上三人都哭得很厉害。
https://mp.weixin.qq.com/s/a8WaNcCDq_ooRe2Qu8XjtA
#话剧九人 笑得不行
> 2021年《双枰记》首轮演出,张叔凭借在台上魅力四射的「抽烟」在组内一战成名,后来这段戏正式场合谓之「廊下听雨」,非正式场合多被叫做「飖飖抽烟」。
> 同期在隔壁排练的朱冠霖常常不请自来,推门就是一句:“绝艺如君天下少,闲人似我世间无——谁?你们谁演卢泊安?”
> (杨楠)自称出演程季瞻后或主动或被动地不断向角色靠近,比如整日破衣烂衫地来排练,又比如……常因社交平台账号炸号而收不到剧组的工作消息通知,全靠同组演员私聊转达,并代他回复「收到」。
> 被问及作为清华校友、却要以角色之口嗤笑「隔壁」作何心态时,何雨繁只露出了一个隋教授般的微妙微笑:“还好吧。在两校的争论里,清华始终是比较低调的。”
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话剧九人 下一部是民国律政《#庭前 》,郎世飖和第一代女性律师尤胜男主线!!!
在这个环境下讲法律讲新闻自由,九人了不起。
(全图包含《#对称性破缺 》剧透,见:https://m.weibo.cn/5478086940/4813681958063630 )此处单截一部分。
与九人前三部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尝试。前三部以小见大,集中于试卷、牢房、研究所,而这一部则从1924年讲起,横跨七八十年,穿行诸多城市间,到2000年最后一个主要人物去世结束。我一直在想我哪里见过这样的叙述形式,后来朋友提醒才想起来,哦,是雷曼。
当然比起雷曼来说舞台还是简单了很多,旁白还不够精炼,而前后呼应有时又感觉稍显重复。出场闲逛时听到有人说觉得像语文课本,看的时候也觉得有点过于工整。但是,出场之后回想起来,这种流畅、舒展,如同河流卷起浪花向前涌去的剧本背后,依旧是创作者不可多得也难以忽视的才华,而这种才华就足够让人对她现在和未来的作品满怀希望。
点评《春逝》的时候我说过感觉像文科生写对物理人的想象,很难从主角身上看到物理人的特质。而到了《对称性破缺》这部大尺度时间跳跃的戏中,这个缺点被巧妙地规避。物理和科学,更准确地说,人和科学的关系,变成了叙事核心,而这是作者擅长的领域。七八十年的尺度可以允许一些细节不够生活,也可以允许将人生更为重大和特殊的时刻凝练地展示。而前后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口中反复出现的台词,在插刀以及前后呼应之外,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师承,是从叶启荪一个人开始,将真理的火花和人生态度在代代师生之间延续的过程。
坐在我后座的姑娘从中途开始就哭出了呜咽。我倒还好,只是到文革期间看叶启荪几乎疯癫地念叨着“我是有学生的”,恨得握紧了拳头。往年我看文革相关作品虽然也愤怒,但下意识依旧以为这已经过去。而经过今年,我看这段的恨意几乎烧穿胸膛。九人表现这段还是非常隐晦,只说“风暴”,甚至没有提文革二字,而物理又是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领域。但我依然相信九人在试图表达它的理想和观念,就在最开头叶启荪的台词中:(科学研究)有了人,有了设备,但没有环境。而环境,就是文化和政治。这本不是该让科学家做的事,但是没有好的政治和文化,就不会有科学——当时如此,文革如此,现在也如此。
也许也是因为这样的态度,所以这部“中国物理史”也许也是国内难得的、没有去歌颂共产主义中国的作品(应当说是49年到77年之间将视线引向了美国和台湾,跳过了共产主义中国),甚至相反,当那些歌颂作品夸耀着原子弹和氢弹成就时,这部作品却罕见地对这种武器的制造提出了激烈的反思,这在国内强权、武力与爱国相勾连的环境中实在太过难得。
之前就知道《春逝》实际上是写《对称性破缺》时写出的一个番外,因此我们也有幸在《对称性破缺》中看到了对健雄和静薇结局浓墨重彩的描述……不剧透了,此处需要点烟表情。 :DW_cyber_smoke: 此外还有卢泊安和程无右激情客(chao)串(jia),办学招生的理念和后续的西南联大,这部戏,其实算得上是九人宇宙的一个小小总结。
对喜欢九人作品的朋友而言,对称性破缺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