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 早见Hayami 】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不上那辆#大巴车 ?」
看到上条微博评论区有人这么问, 我知道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应润即润」。就好像上海解封后,我和同温层的朋友第一次见面就聊润,一心想润:你要去哪里?准备得怎么样了?护照更新了吗?群名叫 IUNGERE IN ROMA, 群公告写「如果最终无法真的到达罗马,会受到诅咒噢。」
于是夏天过去后,陆陆续续好多朋友、博主,发 post 的定位都变成了国外。我看到他们 ip 显示着荷兰、美国、加拿大、英国,玲琅满目的自由国度,但今天时间线上无一例外的哀鸿遍野。他们感受到的痛苦不比我们少,他们呐喊的力度不比我小。
润是一个选择,但润不是百药。对一个出生在这里的人来说,只要你在这里有家人,有朋友,有童年,有喜欢的电影院和街边小店,有爱过的人,有在街头散步时感受到“难以言表的,在记忆里无从归类的,混合着青柠檬味道的,像雪花在你还没意识到的时候落在肩头然后非常温柔地消逝的瞬间。”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很悲哀,就像原罪一样。我们生下来就在那辆无处可逃的大巴上,往后用尽一生的力气,也只是驶向一片白茫茫的无依之地
【copy sven_shi 】
目前的大学生就业也是一样。读研究生好不好?
从80年代开始,能读研究生肯定是件好事。读研毕业了就是会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也有更加高的社会和自我认同。但是这几年研究生扩招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真有巨大的需求需要大量的高学历者毕业来做各种高端工作吗?
不是的。是就业形势不好,我们扩招把问题留给未来。那么现在这些研究生们就要毕业了,他们怎么办?
继续跟他们讲故事,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还是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呢?还是要告诉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只是暂时没有找到位置的未来精英吗?
之前成立的所有逻辑都是建立在经济高增长的基础上的。这样的增长很可能不会再有了。这个时候你觉得应该讲些什么给那些失望的年轻人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