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幸存者日记
和同事聊天形容我被雾霾熏了以后的状态,ta说看来#拖延 #拖延症 的人很可能也受了空气污染影响。
被污染后的我的状态:
很多要做的事在脑子里飘,东一件西一件,一会儿又忘记一件。假设我要买4样东西,合并付款会比较方便,但我加了2个购物车就忘了另外2个是什么,只能分批购买。东西少还行,有时候东西多了可以凑单满减,那就很困难了。
假设我要比价,加了3样东西在购物车。正常状况下对比完了就知道自己要买哪个,会记住选项。(我也不会加很多很多东西一起比价……一般也就2-3个。)但被污染后就记不得了,要选中合并付款时还得重新想一遍自己到底要什么来着,重复一遍思考过程。
如果平时养成习惯,决定了以后立刻从购物车删除不需要的商品,就没那么多事了。但是平时脑子好用的时候根本不会想到这茬,所以状态不好时就得重新培养习惯。然而过两天空气好了,又不需要继续培养这种习惯了……
还有很多小事虽然做起来很容易,但是有顺序的,不做完前面的就没法做后面的。但它们在脑子里飘,我就找不到做事的顺序。
同事:
那这样很多事就做不了了。拖延症是不是就这么来的?事情太多了,没法一个个做就干脆什么都不做了。
有些事的确是旁观者清,ta不说我都没想到。很多时候拖延的确就是这么来的。不是人想要拖延,而且想做的事不知从何下手,大脑一片混乱,理不出个头绪。强行整理思路又很痛苦,而且不一定就能理清。顶多做一件事痛苦一次,做第二件事痛苦第二次。每件事都能预想到很痛苦,所以就不做事了,然后成了“拖延”。
至少有一部分人的拖延行为原因就在于无法做事。(另一部分人的原因在于内心并不想做某件事。)
如果你有拖延症,建议观察下空气质量(美国标准AQI和PM2.5)。按小时观察一下自己在空气质量连续优(绿色)的时候自己做事是否更为顺利,在空气质量突然变差(橙色红色甚至紫色黑色)以后拖延症是否加重,有可能还持续拖延两三天。
可以停止责备自己,开始责备贵国空气质量。顺手tag #抑郁自救
@linglanlan 这里有个长新冠康复相关搬运,除了运动建议还有饮食和别的建议:https://bgme.me/@xunhuan2046/109309849217075039
其实挺想推荐抖腿的……我状态最差的时候就一直在抖腿,感觉舒服很多。拉伸和冥想也很不错。给自己一点时间,恢复急不得。(我状态最差的时候甚至会躺着抖腿,因为一动不动太难受了而我又没力气动起来,就疯狂抖腿。)
还有就是推荐培养一些可以产生愉悦感的新爱好,多建立几个精神支柱会好很多,其中一个垮掉也不容易心急如焚。此处可以tag #抑郁自救
#多囊 可以吃点亚麻籽南瓜子(tag里我还写过什么自己也忘了反正可以点一下看看)什么都不做就会胖估计和和饮食有关系,在恢复如初之前也可以观察改进一下饮食方面的习惯。
把遇到的难题分解成很多块会更容易解决。焦虑的时候也可以试试乱涂乱画,甚至可以把整张白纸涂黑。对我来说很管用,不知道对别人来说如何。
#雾霾幸存者日记
机翻:除了增加抑郁情绪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外,暴露于空气污染可能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大规模的负面影响。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超过2.1亿条社交媒体“推文”,该研究报告称,接触PM<2.5的个人的幸福感通常可能较低(Zheng等人,2019年)。
原文:In addition to increasing the risk of depressed mood and other mental health problems,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may have large-scale negative effects on subjective feelings of well-being. The authors of a recently published study that analyzed over 210 million social media ‘tweets’ reported that individuals exposed to PM<2.5 may have generally lower feelings of well-being (Zheng et al 2019).
非常符合我的个人体验。以及我认为绝大部分中国人其实都感受不到幸福,除了政治经济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有环境污染原因。
#抑郁自救 推荐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室外戴口罩。
我们都有冥想的能力,它是任何人都能学习的技术,一点儿都不神秘,我们只需专注于当下。当出现精神错乱时,我们让其出现,再任其消退,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我们就回到了此时此地。
● 冥想技术之一:专注于一个目标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将心神专注于一个目标,觉察停留在当下所需的心灵能量。
找一个能独处,并远离电视、收音机,没有干扰的地方,以最舒服的姿势坐着或站着,然后睁开眼睛,自然呼吸。
就近选择一个清楚可见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你不太有感觉的某个东西,比如一株植物、一把椅子、一本书、一只杯子。
接下来的3分钟内,仅专注于这个目标。要是喜欢的话,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它。把它拿起来,用手抚摸它。如有兴致,还可以闻闻它。接收所有关于它的不同感官的信息。
当你开始走神或是要走神时,只需唤回自己,重新注意当前的目标。这样会重复多次。没有必要感到沮丧或对自己求全责备,回到目标上就可以。
● 冥想技术之二:体察你自己的思想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要提高你对自己心灵和思想的觉察程度。反复的练习有助于你不再沉溺于某个特定的想法,不为它而烦恼,也不被它所压倒。
再次找一个没有干扰的地方,双脚落地,挺直后背,用一个舒服的坐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睁着眼睛,自然呼吸。
保持5分钟,不去想任何特别的事,只是注视着你思维的表面,让其盘旋蜿蜒,飘曳消失。不要试图抓住它们,推开它们或评判它们。让它们来,再随它们去。
如果你的心绪盘旋于某个特定的想法,仅去注意它,然后返回来静静地体察你的内心;如果你留意到自己在做判断,如:我不擅长做这个,为何我有如此可怕的想法?只需注意自己的判断,然后再返回来体察你的内心。
通过修习冥想,你能避免纠缠于偏执的想法和烦恼中,看似矛盾的是,它还能帮助你更好地专注于必需的重要事务和活动。
本文摘自《#亲密的陌生人 : #我们如何与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相处》。但#冥想 本身并不是#BPD #边缘型人格障碍 专用的。感觉自己有点精神错乱的人都可以试试。顺便tag #抑郁自救。
#亲密的陌生人 #我们如何与边缘型人格障碍者相处 #冥想 #bpd #边缘型人格障碍 #抑郁自救
以前楼下邻居叔叔有次喝多了酒,不知怎么想的就去摇树(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抱着树使劲晃),摇了一晚上树。
第二天树死了。
很多年里这棵树一直没有长新叶,一直光秃秃的,也没有人管它。男邻居酒后摇树把树摇死了这件事也成了邻里间流传的笑话。当年我家就在他家楼上,大人小孩之间关系也挺好,经常往来。的确是挺温和又顾家的一个叔叔,买菜做饭接小孩都是他,可以说超越了90%的同龄中年男人。这样一个男的喝多了去摇树,可比平时游手好闲的男的喝多了去摇树搞笑多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这棵死掉的树突然复活了,开始冒出新芽了。
和妈妈提起这件事,她告诉我她常去的寺院边上也有一棵树死了十几年后复活了。
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没人知道它们是怎么死的,也没人知道它们是怎么重生的。只有它们自己知道。
#一个想法:这些突然“死掉”的树好像是#抑郁 #抑郁症 的人,肉眼可见地失去了生命力。
如果#抑郁自救 过程中觉得“毫无成效”,可以想想这些树。三五年甚至十几年里,没有任何人能看出来它们内在的动静。它们的沉睡本身就是为了等待时机复活。
#抑郁自救 #HSP生存指南 #ASD生存指南 之把自己【具体】的行为模式记录在自己时常可以翻看的地方,免得忘记。
一旦有了具体的记录,以后就方便分析和解决问题了。
宽泛:食品的三氯蔗糖会引起我偏头痛。
具体:食品中的三氯蔗糖会引起我大约12小时的偏头痛,严重程度取决于摄入量,一根冰棍的摄入量都会让我无法入睡,一杯八宝粥的摄入量会让我头痛得感到眼压升高。
宽泛的记录会让我忘记一根冰棍一罐八宝粥就能导致自己十分不舒服,下次忘了可能还要撞一次南墙。具体的记录能让我吸取经验教训,再也不碰任何配料表写了三氯蔗糖的食物。
推荐记录在:
手机备忘录/云端同步的文档类应用/多平台同步的app
方便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手帐本
不记录真的会忘掉。自我探索之路就得多多记录,不然会像西西弗斯推石头那样重复探索已经探索过的自我……
保持记录的习惯,在状态不佳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瞅一眼,像维修设备一样排除故障、找到原因并解决/改善,也可以不定期护理一下自己。#自我关爱
- 反例
https://m.cmx.im/@xunhuan2046/110380391843557224
看见通知栏有象友转发这条,顺便自己看了一眼,突然意识到我这个礼拜每天只吃一顿饭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雨季每天湿度大于90%所以吃不进东西了……我已经很了解自己了,写过不少观察自己后总结的行为模式和trigger模式,但还是会忘掉。如果不是有象友转发而我正好看了一眼通知栏,估计还能饿几天肚子并用「最近状态不好」的宽泛理由敷衍自己。
所以,真的推荐找个地方记录一下,越具体越好。时时翻看,常看常新。不断避雷,生活会逐渐舒适起来。
1.认知疗法不是心灵鸡汤
(但可能被人当成心灵鸡汤)
2.认知疗法不是强扭情绪
(但可能被人用来强扭情绪)
认知疗法是改变【认知扭曲】的疗法,但是经常被误解和误用,就像心理学有可能被当成读心术和算命一样。
- 什么是认知?
现实:我这次考试没及格。
情绪:我好难过啊嘤嘤嘤。
认知:我是个大写的废物。
- 什么是扭曲?
如果对「认知」这个词的概念比较模糊,不妨把认知疗法当作逻辑练习。找出脑子里毫无因果关系的判断,它就是需要改变的「认知扭曲」:因为我这次考试没及格,所以我觉得自己是个大写的废物。
- 什么是认知疗法?
心灵鸡汤:只要肯努力,我下次就一定能考好!
强扭情绪:没及格怎么了,没及格我也可以不难过的!
认知疗法:考试没及格不代表我一定是废物,我在别处另有优点,比如xxx。
- 总结
没有人能改变现实,考试没及格就是不及格。
人的情绪是一种正当的反应,并且每个人的反应都不同,这是正常的。有人考试不及格很难过也正常,有人考试不及格习惯了没感觉也正常,有魔鬼考试不及格高兴得觉得自己达成了新成就……也正常。人的情绪不论喜怒哀乐,都是正当的。
而认知只是一种【想法】或【判断】,它可能符合现实/逻辑,也可能不符合。当它与现实不符或没有逻辑关联的时候,它就是扭曲的。——认知疗法的目的就是改变这种扭曲。
认知疗法既不应扭曲现实,也不该扭曲情感。如果有人把认知疗法当作心灵鸡汤,或者用它强扭情绪,这和#PUA 有什么区别?快跑。
#一个想法:
我认为抑郁症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综合性症状,在不同身上的人诱发该症状的原因不同。
类比一下:
感冒/流感/新冠/过敏的共同症状之一是流鼻涕,但流鼻涕本身不是疾病。用治疗感冒的药物治疗过敏是无效的,但治疗过敏的药物恰巧对改善新冠症状有一定作用。所以有人吃感冒药觉得好多了,有人吃了没感觉。还有人吃抗过敏药以后舒服了,但另一些人变化不大。——这和抗抑郁药的研究数据很像吧?不同的药对不同的人有效,没有药能对所有人都有效。
感冒/流感/新冠/长期缺乏睡眠/缺乏营养的共同症状是乏力,但乏力本身不是疾病。有些人连续睡饱以后就精神了,但同样的方法对另一些人无效,因为ta们并不缺乏睡眠。不清楚乏力背后的机制就无法解决问题。
我觉得这是最接近现实的情况:抑郁症难治疗是因为人们把它归错类别了。不清楚学术界有没有人提出类似观点。
#抑郁自救 可以试着寻找自己身上独特的病因,再想办法解决。
https://m.cmx.im/@xunhuan2046/110553221591496479
刚写了上面一条,还有很多想补充的。分享一些#抑郁自救 #生活小技巧 之「把本来睡前要做的事情都挪到前面做掉」:
1. 刚回家就洗澡
很多时候人类会错估自己的精力值,尤其是状态不佳时。有时候刚回家觉得精神抖擞,仿佛还能做个家务,等快睡觉的时候却发现洗澡的力气都没了。所以,趁精神抖擞把澡洗了先,就不会拖着疲惫的身躯半夜还得洗澡了。
洗澡也就夏天稍微重要一点,不洗可能会难受。冬天拿毛巾擦擦也行。
2. 吃完晚饭过半个小时就刷牙
同理。但刚吃完饭就刷牙可能对牙齿有伤害,所以过半小时再刷比较合适。
3. 在不累的时候就关灯
没什么事的话吃完晚饭就可以把灯关了。会忘记关灯可以给自己设个闹钟,设在「平时一定醒着」的时间段。这样可以打破「因为太累所以忘了关灯结果睡得更晚了」死循环。这种循环在我身上好多次了,越累越不想爬起来关灯,越爬不起来关灯就越难睡。还不如不累的时候就把灯关了。
如果不喜欢清醒时陷入黑暗的环境,可以买个光线柔和的小夜灯放在床边,虽然也有光但比开着顶灯好多了。带定时自动关闭功能就更好了。
如果在践行极简主义不想拥有更多物品,可以试试「保持卧室黑暗,不开卧室大灯」。人累了就想回床上休息,保持卧室黑暗有助于提醒自己早点睡。
技巧部分已结束。
以下内容是#长毛象安利大会,也许一些#ADHD 会需要:
如果和我一样经常忘关灯然后过好几个小时才意识到自己晚睡*纯粹*是因为忘关灯,早点关大灯+定时自动关闭小夜灯就是救命组合。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就别往下看安利了,推荐看看理性购物指南冷静下:
https://m.cmx.im/@xunhuan2046/108231972106626555
带定时关闭功能的小灯宜家有一款50块钱的白色货号105.446.09蓝色货号605.446.16(蓝色在打折会员价40),我用的这款,就是觉得有点贵。官网商品页没写它过几个小时会自动关闭,买了才发现还有这么贴心的功能……但是说明书也被我扔了所以我也忘了是几个小时。
设计还挺可爱的,被我挂床边了,很治愈。
普通暖光小夜灯淘宝9.9包邮价位就能买到,一般是用电池的。充电款会贵一点点。阿里巴巴和拼多多可能有更便宜的。带定时自动关闭功能的就不清楚价位了,我卸载淘宝了,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己搜一下,我觉得会比宜家的更便宜。
习惯晚睡的朋友看到这里可以先把灯关了。祝大家睡得安心。
#雾霾幸存者日记
还是同一位朋友。多聊几句发现ta和我一样是2011年开始抑郁,我们可能是对空气质量最敏感的一批人,所以第一批陷入“抑郁”。
并且,「出国就好了」。
以及,「打开净化器就不哭了」。
#抑郁自救 没有条件搬进山里的话,真的,观察下空气质量对自己是否有影响(攻略:https://m.cmx.im/@xunhuan2046/109828035440808550),再看看空气净化器吧。(主要是滤网层级,具体的可以查查测评和选购攻略,我也不是特别懂。净化器效果有限,但比没有要好。关门窗+室内戴口罩是更经济的选择。空气污染真的会致郁。)
我在麦当劳坐着休息玩手机,看了ta发的消息,共鸣到发抖掉眼泪。因为我也是2011年开始抑郁的,我也是出国就好了。只不过后面还有一段操蛋的人生所以我又被国外工业区的污染给熏回国了。(此处大声辱骂人类。)
自从在朋友圈和毛象嗷嗷叫,吐槽空气质量,写日记,已经引起好多熟人生人的关注了。
我朋友圈人很多,好些是其实没什么交集的人,或者曾经有过交集但是未来也可能毫无交集的人。ta们突然冒出来和我说发现自己身上也有被空气影响,我都会惊讶:哇这个(其实不太熟的/不怎么聊天的)人竟然没屏蔽我。谢谢ta看我刷屏。
在象上也收到了很多共鸣和私信感谢。脸盲id盲其实很难记住是谁说了什么,只能记得个大概。所以在这里也谢谢大家看我刷屏。
#抑郁自救
今天学到一点:做「抑郁让你做的事」相反的事。
抑郁:躺一天吧!
当事人:不要。
抑郁:别给朋友发消息了!
当事人:我就发,你管我?
抑郁:自闭吧!
当事人:偏不。
躺了一天的我本人在脑子里想象了一下这些对话,感觉很#魔法。
来源:https://youtu.be/qfrpO9PsGC0
(其实没看完这个视频只是礼貌地引用一下……)
#抑郁自救
终于看到关于#解离 的比较好的科普了,有字幕,可以自动翻译。里面介绍了好几种应对方式,可以顺藤摸瓜学到很多。
https://youtu.be/qAmyMCwtgNA
#depersonalization #derealization #dissociation
#抑郁自救 #解离 #depersonalization #derealization #dissociation
#抑郁自救 #抑郁陪护
最近发现的好方法:把朋友当草稿本/把自己当朋友的草稿本,人工智能版那种。
如果没有人聆听,很多话都不会说出口,人就是这样的社会性动物,需要诉说和被倾听。但未必需要指导。
有人帮助自己/自己想帮助别人是很好的,可惜过程容易变味。一方面接受太多帮助可能会让人觉得自己弱小又无能;另一方面,一个人试图给予别人过多帮助,试图让朋友“好起来”,则有可能感到深深无力。说到底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很多问题最终都得靠自己解决。(此处强烈谴责社会和公共层面的缺失。)
草稿本是很好的聆听者,可以让人梳理自己的困境和内心的想法,重点是草稿本不会指手画脚。
- 草稿本可以做的事
1.听对方说
2.在大部分情况下闭嘴,除非对方询问建议
3.智能复盘总结,帮助对方了解自己,如“你最近分享的开心事比之前多了”“这个人被你吐槽好多次了”“我发现你好几次失眠都是因为半夜喝了奶茶”“我发现xx特质的人能逼疯你”
- 草稿本不会做的事
1.秒回
2.批评批判
3.指手画脚,包括但不仅限于“你为什么不xx呢”“你应该xx”
4.表达个人意愿或激烈的情感,比如“我觉得xx”“我都替你难受”“那种人去死好了”
- 如何使用草稿本
1.写
2.思考
3.偶尔询问建议,但要记得不一定会得到回答,毕竟草稿本只是草稿本。
- 小贴士
可以:
1.善用微信置顶,但打开消息免打扰。
2.善用拍一拍表达已读和“我在听你说”。
3.约定某个表情/符号表示“我只想说出来,无需回复”“我希望交流讨论”“不知道说什么但愿意聆听”
这样对双方来说都比较轻松,自救者不必担心打扰朋友的日常工作学习,陪护者也无需担忧未能秒回而导致朋友误解,或不知如何表达支持。
承受不了可以说:
草稿本想在柜子躺会儿。
草稿本写满了,需要放空。
写字力度好重,草稿本要破了。
(请自行发挥想象力。怎么也比“对不起我承受不了你的情绪只能暂时远离你”这种话听着要好吧!)
草稿本要炸了的时候:
试着相信你的朋友有能力解决自己的人生问题,只是过程有些曲折。
可以去掉我的id,把这个看似有趣实际上也有用的方法分享给朋友并询问:
你愿意做我的草稿本吗?
我能成为你的草稿本吗?
我们可以当彼此的草稿本吗?
#抑郁自救
(还没学会与直觉相处的话可以晚点再实践。)
抑郁会干扰人的判断能力,让人分不清脑子里是理性思考的结论还是认知扭曲的产物。这对天生敏感的#HSP 来说尤为痛苦,原本相信自己的直觉就好,现在却得在根本无法判断的情况下努力判断:我现在的“直觉”可靠吗?
最麻烦的是人际关系。因为就算分享出去,别人也很难看到事情的全貌,到头来谁的判断都不可信。
最近才发现答案依旧很简单:
放弃思考,相信直觉。——让行为自然发生而不必思考或判断到底是怎么回事。
1. 放弃思考
不管脑子里想的是什么,通通无视。
比如:“这个人是不是讨厌我啊?”“这个人是不是嫌我烦?”“我有点害怕信任这个人怎么办?”“ta真的靠谱吗?”
既然无法判断大脑是否运转良好,那就不判断了!随便怎么想,爱怎么想怎么想,想想又没事。
2. 相信直觉
直觉就是本能的【行为】。对HSP来说不管一个人表面如何,只要直觉判断对方不值得信赖,就会主动疏远对方。很多时候自己在理性/意识层面上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疏远的行为已经发生了;另一种可能是对方表面好像并不靠谱,但自己却依然与其保持联系。谁也说不清为什么,HSP自己也说不清。这就是直觉。
- 例子
A. 有过往行为参照
【想法】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周我的脑子:我是不是说错话让甲难过了?乙是不是有对象了就懒得理我了?丙是不是嫌我烦很久了?总之我能把所有关系好的朋友都往负面想一遍,不论性别。真的太操了。
【过往行为】一般情况下(脑子没被污染没炎症时)我遇到自己很在意但不在意自己的人都会顺手删了,或者没删但是也不主动发消息了。
【实际行为】没有删除或拉黑ta们任何一个人,虽然心里想着“我要不还是别发消息了”但实际上还是继续发消息聊天,只不过频率变低了,毕竟我状态差的时候喜欢和陌生人聊天,不想把亲近的人卷进去。
【分析】如果一个人真的不在意我,我自己会跑掉的。现在我没跑,所以我的脑子可能只是在乱想,不管就好了。
B. 无过往行为参照
【想法】N年前刚回国的我以为自己要一直在国内躺平了。
【行为】每年都给自己的海外号码充话费续命,续了N年。
【分析】如果我内心真的完全放弃跑路,就不可能坚持花钱充值那么多年。
如果还没学会运用直觉,经常逼自己做不情愿的事情或者错过想要的人事物,可以先练习相信直觉。
此乃HSP高光时刻。对非HSP来说怎么办,我也不知道。
#抑郁自救
不确定有多少人需要,但还是写一下。
不刷牙是可以的。
漱口水会破坏口腔菌群,但是健康的菌群是可以重新培养的,用毛巾或湿巾清洁牙齿也是可以的,比什么都不做坐等牙齿蛀掉要好很多。
不洗脸是可以的。
脸没那么重要。如果怕弄脏枕头,可以多准备一些换洗的枕巾或枕套,不想买的话用平时穿的T恤垫着也是可以的。
(讲真,中国的空气污染那么严重,不洗脸可以算得上保护皮肤的一种方式了,约等于用皮脂隔绝一小部分污染……)
不洗头是可以的。
戴帽子或者放飞自我把头发剃短甚至剃光都是可以的。不洗头不会导致脱发,以前人一礼拜才洗一次头也没见脱发,脱发自有别的原因。
不洗澡是可以的。
现代人不会到泥地里打滚,身上不脏就不需要洗太干净。状态差的时候新陈代谢会变慢,就更不用自责了。如果经常待在室内(甚至是经常待在被窝里),很少运动(因为动不起来),不怎么流汗,那就更不需要洗澡了。
不洗脚是可以的。
可以勤换鞋袜,用毛巾或者湿巾清洁,就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发臭。
不洗下体是可以的。
一次性内裤、湿厕巾或者纯水湿巾是好东西。习惯手洗内裤/觉得公用洗衣机太脏了的话可以用一次性内裤过渡一下。进卫生间开水龙头清洁下体对自己来说过于疲惫的话,真的可以试试湿厕巾和纯水湿巾,不过敏的话就是很好用的。
以上方法既不健康也不环保,但是如果真的太累太疲惫了,靠自己的力量无法维持基本的日常清洁,用它们过渡一下还是很好的。
如果是环保主义者,可以多买几条毛巾重复使用。先照顾好自己,等有力气的时候再照顾地球吧。
“我没有力气”和“我不爱干净”是两回事。
至于罪恶感和自我厌恶感,可以先抛到一边去。集体主义文化会让每个人都多少有被凝视的感觉,但事实上只要自己不说,就没人知道你过着怎样的生活,更不会有人judge这样的生活,因为没人知道。
至于我为什么会知道这些方法,嘿嘿你猜。
#抑郁自救
熬夜很可能只是治疗自己的一种方式,学名叫「睡眠剥夺」。
如果觉得熬夜有罪恶感,或者总有人(比如家长)想逼自己早睡,可以看看维基: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7%8D%E6%80%A7%E6%8A%91%E9%AC%B1%E7%96%BE%E6%82%A3
洗稿一遍加上补充方便理解:
重度抑郁的人大脑中某种物质(五羟色胺)水平很低。水平低时人容易做梦,人睡觉会觉得累。
长时间保持清醒不睡觉能激活这个物质的系统,提高它的含量,达到和抗抑郁药物相似的疗效。
所以重度抑郁的人熬夜以后可能睡得更好一些,因为不容易做梦了,并且还能达到与抗抑郁药物相似的疗效。
………………
我个人体验下来的确是这样,状态最差的时候会多梦,睡觉比不睡觉还累,害怕入眠,每天都把自己折腾到不行才睡觉。没想到这样其实还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