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青山元不动,白云自去来。
#时复谈禅
药师佛发过愿说,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
药师佛发了这么多愿,算不算擅动妄念?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度化人类的贪嗔痴和生老病死?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
我很喜欢《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这一句。
不住法,不着相,不念境。这也是我所愿,不过越来越觉得今生没有什么指望了,愿我再无来世。
#时复谈禅
〔三无〕无念、无相、无住
无念,于念无念;
无相,于相离相;
无住,于境不思。
做到内不随念转,外不为境牵。
无念是大定,无相是大戒,无住是大慧。
憨山大师云:“(众生)一向专以妄想生灭心,当以为真,故于六尘境缘,种种幻化,认以为真。”(《梦游集·答郑崐岩中丞》)
佛言:“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楞严经》)
正是:
过眼般般分好丑,
到头事事不相干。
#时复谈禅
“这一生,除了死亡以外,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当你能够觉察无常,确信一切不可能保持恒常不变时,就能生起无畏之心。你会发现,自己既可以坦然的面对最坏的状况,同时又能容许最好的状况发生。
@灵隐禅踪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平常心即是自自然然,一无造作,了无是非取舍,只管行住坐卧,应机接物。
——黄龙慧开禅师《无门关》的第十九则
慧开禅师因为苦参“无”字话头而开悟,因此特别着重“无”字法门,他将历代禅宗重要的公案斟选汇编,选择其中的四十八期,纂集成为《无门关》一书,并自作序文道:“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
#时复谈禅
《五灯会元》卷八[康山契稳禅师]:“问:‘圆明湛寂非师意,学人因底却无明?’(契稳)师曰:‘辨得也未?’曰:‘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师曰:‘隔靴搔痒。’”(此处的“隔靴搔痒”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未能悟境触机。)
#时复谈禅
以此修行的力量和真理:愿一切众生聚足乐及乐因;愿一切众生永离苦和苦因;愿一切众生永不离无苦之大乐;愿一切众生免于执着与厌恶,安住平等不二心。
#时复谈禅
第八感之上还有第九感,阿摩罗识,又名众神的意识。领悟到第九感的人会彻底的觉醒,也会明白宇宙的终极奥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神。你们仔细观察梵伽罗的言行举止就会发现,他对自己的身体、情感,乃至于意识,都拥有绝强的掌控力,这掌控力又造成了他对外界的超凡影响力。毫无疑问,他是一个修行者,他的每一个姿态都是修行者的姿态。所以他刚才那些话并不是在骗我们,而是他真的认为自己拥有第八感,能够洞见过去、现在和未来。他甚至认为自己可以更进一步觉醒第九感,成为神。他的心态和我们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他能淡然面对一切的根源。
——风流书呆《灵媒》
#时复谈禅 #竹梧侧畔
白云守端所谓“要分身两处来看”,就是要弟子们既要深入生活之中悟道,又要超越红尘之上,也就是既要入世又要出世。白云守端一天上堂说:“释迦老汉有四大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也有四大誓愿: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白云守端的四大誓愿就是要僧徒在生活中顺其自然,真是实实在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道出了禅宗的真义。
#时复谈禅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出自宋朝柴陵郁禅师在悟禅时写出的诗偈《悟道诗》,据说是柴陵郁禅师在摔了一跤后大彻大悟写出了此诗偈。
#时复谈禅
智、悲、行、愿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萨之标征,文殊表智慧、观音表慈悲、普贤表行践、地藏表愿力。
四大菩萨信仰之盛形成就了四大名山道埸,山西五台山的文殊菩萨道场,浙江普陀山的观音菩萨道场,四川峨嵋山的普贤菩萨道场和安徽九华山的地藏菩萨道场,故称为 “佛教四大名山”,而且从明代起就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大智,从风,金五台,象征“智慧”,坐骑青面狮口首仙即青狮。
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大悲,从水,银普陀,象征“慈悲”,坐骑金毛犼赛太岁即朝天吼。
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大行,从火,铜峨眉,象征“德行”,坐骑黄牙老象即灵牙仙。
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大愿,从地,铁九华,象征“愿力”,坐骑谛听。
下次回国想去礼佛。最近在网上老是看到说,文殊菩萨发过大愿,他说只要你来五台山,我保证会见你。只是以什么样子见你,你不知道。
说真的,我被打动了,想去见见文殊菩萨,看看我能否结缘。
文殊菩萨,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为七佛之师,诸佛之母,众菩萨之首。
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文殊菩萨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文殊大士灵应录》的序中引《文殊经》说:“若人闻此五台山名,入五台山,踏五台山地,得五台山石,可以超四果圣人,接近无上菩提。”这个话的意思就是,只要你来到五台山,甚至只要听到五台山的名,那来五台山,踏踏五台山的路,乃至捡一块小石头子,都跟文殊菩萨结上了得度的因缘。
五台山不僅是佛教文殊菩萨道场,又是道教仙居。如《仙经》云:“五台山,名为紫府,常有紫气,仙人居之。”
白马寺藏经阁里面有个对子:
天雨虽宽 不润无根之草
佛门广大 难度无缘之人
天王殿有一副对联
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常笑 笑世间可笑之人
寺中僻静角落处一个小佛
堂前有副对联: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山河令》第二集中温客行说:“佛且不渡有缘人,既然无缘,何必强求,兄台若不见弃,何不与在下共渡?” 这个说法可能是说错了,应该是“佛且不渡无缘人”。
有人说它的出处是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 刘小官雌雄兄弟》的一句: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佛祖不渡无缘人、佛渡有缘人都是佛家很常见的一种说法。
在考据这一句的时候,发现有这么一种说法,佛祖只渡有缘之人,那谁来渡无缘之人呢?《冤经》是一部古籍,已失传只剩片语只字,又名《帝皇之术》,被后人视为《魔经》。“佛有佛经,佛挑一条线,佛渡有缘之人;魔有魔经,魔扫一大片,魔渡无缘之人。”相传此经传自秦代。
本来我还一本正经的打算研究一下,传自秦代这我就知道可能是有好事者自己杜撰的吧,毕竟佛教是汉代才传入的。但是既然有这么一种说法,再联系温客行鬼谷谷主的身份,如果单单说出这样一句话,感觉像是魔头引人入道,哈哈哈,我有点走火入魔想太多了,只是一句错词而已,但是细品,也挺有意思。
《景德传灯录》第四卷,卷四 嵩岳元硅禅师,岳神来见元硅禅师,发生了一段对话。
……
师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则十句七能三不能。”
神悚然避席跪启曰:“可得闻乎。”师曰:“汝能戾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曰:“不能。”师曰:“汝能夺地祗。融五岳而结四海乎。”曰:“不能。师曰:“是谓五不能也。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道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为三不能也。定业亦不牢久。无缘亦谓一期。众生界本无增减。亘无一人能主有法。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
禅师元圭说佛有三不能:一不能即灭定业;二不能化导无缘;三不能尽众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