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明:关于普里戈津和瓦格纳 【3】
1. 对大多数精英来说,普里戈津都是最强烈的刺激物;他的大锤让他们感到恐惧,而不是钦佩。
普里戈津主张建立一个动员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现有精英的代表要么没有位置,要么会被挤到墙角里。普里戈津的模式让人联想到斯大林的模式,即建立一个真正严格的垂直系统,并对该系统认为违反规则或效率低下的任何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
这些精英认为,普里戈津在6月兵变前通过前往各地区直接向民众发出呼吁的尝试极为令人焦虑。他们倒也不会感到震惊。
2. 对于与普里戈津有联系的精英成员(这显然只是一小部分精英)来说,这种联系在6月兵变后就变得非常麻烦了。"苏罗维金事件" 已经表明了风险的程度。在个人层面上,他们可能对普里戈津持不同的态度(兵变只能使他们的态度朝着恶化的方向转变),但他们的反应会极其克制。
3. 那么死因呢?人们最可能接受在心理层面上最有利的那个版本。对普里戈津的“认识”取决于一个人从哪儿听闻那些故事(普里戈津自己的宣传主导媒介是社交媒体,普京的媒介是电视,他俩互不耽误),以及此人自己的阶级位置。
一般来说,人们大多有点 "政治健忘症”,他们尽量不去想那些让可能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事(尤其是他们无法干预的事)。顺便说一句,在电视上不再播放苏罗维金的节目后,社会上对他的兴趣也就大大降低了。
4. 涡轮爱国者们现在大多处于震惊之中,但昨天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开始写文章,表示无论如何都要将“特别军事行动”进行到底。他们的特点是反精英情绪,但他们自己也是政客,相信国家至高无上,甚至将国家神圣化,与建制分开。这一原则可以追溯到卫国战争时期,无论他们是 "红军"还是 "白军"的崇拜者、是斯大林还是尼古拉二世的粉丝,这一原则对于涡轮爱国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5. 即使在普里戈津还活着时,"瓦格纳"也面临着与国家终止各种形式的支持有关的模式危机。在普里戈津时期,"瓦格纳"最有可能继续存在的情况是 "封装”,保留其组织的核心,专注于非洲商业上可行的项目。而现在的主要情况是被侵蚀,由各个指挥官选择进一步行动的个别战略。
目前似乎大群的人都在猜测普里戈津是谁杀死的,已经有了层出不穷的各种版本:从普里戈金自己安排的剧情、到北约、到莫斯科、到乌克兰 …… 到天意,就好像那是一场真正的"意外”。
这些猜想本身有点跑题。
因为所有这一切的中心位置是一个无尽的灰色地带,在这一地带内有各种不同的清算方式:普京的命令、军事报复、竞争对手的命令、世界情报机构的阴谋等等。
然而重要的是,所有这些都与了解事件的本质无关。
事情的本质很简单:不管是什么,它都是普京的精英阶层在战争条件下难以想象的、真实的、和不可避免的分裂的外部表现。
去掉所有主观迷幻色彩的“普里戈津”现象本身,整件事就是 "协议党" 和 "全面战争党" 分裂的直观体现。普里戈津之死就像一个断口,将这种分裂固定在了墓碑上。
部分精英认为,在"一种战争"的条件下,维持 “可控的混乱" 气氛是一条出路,而部分正常化(如 "缓和")和进入新的长期 "冷战” 的前景,将持续到普京死掉,然后…… 再拭目以待。
另一部分精英则认为,"博弈" 的时间已经过去,有必要按照极权主义路线完成社会改组,这是2020年制宪政变(其后果之一就是战争)所计划的,这意味着有必要进行最后的军事和民间动员,这将使这一体制 - 也就是普京时代 - 比普京本人更长命,即使为此必须牺牲普京本人。
亚瑟王的圆桌上再也无法汇聚这些党派。国王本人需要做出痛苦的抉择。这一点并不明显,但迄今为止,我们看到普京一直在 "砍杀" 全面战争党。但目的何在呢?是为了推进他的"协议"吗,还是为了占据空缺的席位?不久的将来就能找到答案。但今天,就应该开始思考。
#普里戈津 #瓦格纳 #russia #stopthewar
#都是我辛辛苦苦听的 昨天菩提树下歌剧院封箱演出(?)在Bebelplatz免费看,#祖宾梅塔 指#瓦格纳 《黎恩济》序曲,#布鲁克纳 7(什么元首招魂曲,哈哈哈哈哈)
去晚了黎恩济没听上,主打一个热热闹闹与民同乐。
#俄乌战争 #瓦格纳 即使Prigozhin没有野心,但瓦格纳耶构成对于藩镇的猜想。
「后入侵时代,或许是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武装民兵在土地上四处游荡,争夺领土——的幽灵现在似乎很遥远。布尔什维克革命之后的内战重演也是如此,在苏联解体后,内战得到了警告,但幸运的是避免了。但是授予瓦格纳的执照,以及战争结束后它可能要求克里姆林宫偿还的债务,使得这一可怕的前景悬而未决。」
https://www.spiked-online.com/2023/06/13/what-is-the-wagner-group-up-to/
发现Tag打错了……#都是我辛辛苦苦听的
菩提树下歌剧院的#唐豪瑟 。布景比较极简。唱得一般,尤其是男主挺不行的(我已经很宽容了,都觉得他唱得不行……)但观众鼓掌还是很热烈,不明白,形象也不怎么样,为啥叫他来演……
但是舞蹈非常热闹!尤其开头的盘丝洞那段。
#瓦格纳 #歌剧
#都是我辛辛苦苦听的
菩提树下歌剧院的《漂泊的荷兰人》,2014年版本。唱的基本还行,乐队比较糙,合唱(尤其是男声)比较糙,在谢幕时有人给指挥叫倒好。
不过场景设置(和故事改编?)蛮精彩的。
舞台是个书房,有一幅巨型海景画,那个画是可以打开的,而海上、船上——或者幻想中的场景主要是发生在画框里面的一个幕中幕舞台。女主森塔,在第一幕以一个少女看书的形象,看着故事发生。(森塔有两个,一个是只在表演的少女,一个是唱的。)第二幕里她爹给带来的让她结婚的“陌生人”——却不是“荷兰人”,而是个普通大叔,那大叔坐沙发上之后就没他事了,而订婚什么的,则都是画框外的大森塔、画框内舞台的小森塔(两人动作一致),以及画框内的“荷兰人”来表演的。
所以其实是她幻想与她的二次元纸片梦男订婚,但实际上是跟那在沙发上不动弹的路人大叔。而后在艾瑞克搅局、荷兰人跟他的虾兵蟹将闹腾起来的时候,她还一酒瓶把那个路人大叔敲死了——而整个殉情、救赎之类的则更像是她一个人的谵妄。
于是感觉比原作多了一层疯癫,更令人喜欢了。并且让纸片男保持纸片男,森塔也少了些现实圣母无聊感。
#瓦格纳 #歌剧
#都是我辛辛苦苦看的
既然追溯到了马克思展,干脆记录一下去年上半年同一天看的瓦格纳展。
当时还花钱请了个导游小哥,之后又较为详细地看了看,觉得很有意思,信息量挺大。
我首先就问他为什么其展览副标题德语是das deutsche Gefühl而英语的是the nationalization of feeling,然后想其意思合起来大概就是德意志民族主义感情这样。
他还问听众,这里还有一个马克思展,你们觉得这俩人放一起怎么样?我回答说瓦格纳在某种方面讲也算是搞过革命的,甚至都被通缉了。另一个观众说,他晚年搞的剧场形式去掉包厢大座也算是某种追求平等民主。
导游说,有道理,不过他最初闹革命也没啥“成熟的政治理念”,算是跟风地想要变革一番,实际之后跟君主们搞关系搞得也很好。他的拜罗伊特看似是让观众冲着舞台、民众接近歌剧,而不是作为贵族互相看的social场所,但实际上拜罗伊特音乐节一直还都是各种名流秀场似的。
(今天刚看到这条友邻讲述马克思恩格斯大概都熟看瓦格纳 https://www.douban.com/people/vitanuova/status/4129599133
并且,恩格斯还写过《黎恩济》的剧本(图3)(未出版,只有手稿),不过和瓦格纳的侧重点并不一样)
看下来也觉得瓦格纳这人充满矛盾,十分好玩。
比如他抨击以梅耶贝尔为首的法国歌剧(顺便也反犹),感觉他在某些程度上是把法国艺术/犹太艺术当作女性化的抨击目标,而自己的、德意志的是阳刚之气——然而他金主路德维西二世实际上很崇尚法国艺术——并且他自己所追求的奢侈精致dandy生活也不怎么阳刚的。
比如他的艺术论文第一眼看上去仿佛挺哲学,但仔细看则都挺浅的车轱辘话,没啥建树。
比如先是被通缉,最后却成了跟俾斯麦并列的促进德国统一(嗯,增强德意志民族感情,确实)的人物。
他说犹太人指挥还成(有不少犹太音乐家也是他的大乐迷)但因为他们的“无根性”导致写不出好音乐。
还有一言难尽的两性关系就不说了。。
展品里有许多有趣的怪东西,比如掉的一颗牙、绣花鞋(图4)、买的高级布料(粉色丝绸)、买酒、买香水的单子、通缉令(图1)、瑞士登记册(上写身高166.5)、帽子、情书,还有一堆好笑的讽刺漫画……(图2,诸位德国名人围绕着太阳俾斯麦)
#瓦格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