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wài|五會切
𡖄
《說文解字・卷七》夕部:【外】遠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𡖄,古文外。五會切
《說文解字註》:【外】[遠也。]此下當有从夕卜三字。[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此說从夕卜之意。五會切。十五部。[𡖄]古文。卜部曰。𠁡古文卜。
***
凡卜筮日旬之外曰遠。——《禮記·曲禮》
外骨內骨。——《周禮·考工記·梓人》
夜來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賣炭翁》
竹外桃花三兩枝。——宋·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中通外直。——宋· 周敦頤《愛蓮說》
吉凶見乎外。——《易·繫辭》
外託服從之名。——《資治通鑑》
夫婦相稱曰外內,晉、 魏以前無之。—— 清· 錢大昕《恆言錄》
上年老太太生日,曾有一個外路和尚來孝敬一個蠟油凍的佛手。——《紅樓夢》
厥初防其淫,明敕內外臣。——白居易《重賦》
秦以攻取之外。—— 宋· 蘇洵《六國論》
付之度外。——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紅樓夢》
外扮監斬官上。——元· 關漢卿《竇娥冤》
內小人而外君子。——《易·否》
堅、白、石不相外,藏三可乎?——《公孫龍子》
有所通,則貪污之利外矣。——《呂氏春秋》
(來源:漢典)
【天】tiān|他前切
䒶 兲 靝 𠀑 𠀘 𠀡 𠑺 𠕹 𩇗 𩇞 靔 𦴞
《說文解字・卷一》一部:【天】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他前切
《說文解字註》:【天】[顚也。]此以同部曡韵爲訓也。凡門聞也、戸護也、尾微也、髮拔也皆此例。凡門聞也、戸護也、尾微也,髮拔也皆此例。凡言元始也、天顚也、丕大也、吏治人者也皆於六書爲轉注而微有差別。元始可互言之,天顚不可倒言之,葢求義則轉移皆是。舉物則定名難假,然其爲訓詁則一也。顚者,人之頂也。以爲凡高之偁。始者,女之初也,以爲凡起之偁。然則天亦可爲凡顚之偁。臣於君,子於父,妻於夫,民於食皆曰天是也。
[至高無上,从一大。]至高無上,是其大無有二也,故从一大。於六書爲㑹意,凡㑹意合二字以成語。如一大、人言、止戈皆是。他前切。十二部。
***
天,刑名。剠鑿其額曰天。——《集韻》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 虞注:“黥額爲天。”
天,氣也。——《論衡·談天》
形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神話四則·形天》
天似穹廬。——《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勒歌》
接天蓮葉無窮碧。——宋·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休祲降於天。——《戰國策·魏策》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書·商書》
天下所啓。——《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天賜也。
天其或者將逮諸。
天將興之,誰能廢之。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史記·項羽本紀》
天將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天以卿二人贊孤也。——《資治通鑑》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天陰雨溼聲啾啾。——唐· 杜甫《兵車行》
心憂炭賤願天寒。——唐· 白居易《賣炭翁》
【奇】畸 竒|qí|渠羈切
《說文解字・卷五》可部:【奇】異也。一曰不耦。从大从可。渠羈切。
《說文解字注》:【奇】異也。不羣之謂。一曰不耦。奇耦字當作此。今作偶、俗。按二義相因。从大。从可。會意。可亦聲。古音在十七部。今音前義渠羈切。後義居宜切。
|參考
奇 jī 〈形〉
〔單數,偶之對〕 odd
奇,一曰不耦。——《說文》
陽數奇。——《白虎通·嫁娶》
一算爲奇。——《儀禮·鄉射禮》
奇肱之國,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山海經·海外西經》
每奇日,未嘗不視朝。——《資治通鑑》
〔[遭遇]不順當的〕unsmooth
衛青不敗由天幸, 李廣無功緣數奇。—— 王維《老將行》
奇 jī 〈名〉
〔餘數,零頭,不足整數者〕 remainder;fractional amount
時有奇羨。——《史記·貨殖列傳》。索隱:“餘衍也。”
操其奇贏。——《漢書·食貨志》。注:“謂有餘財。”
旁入奇利。——《管子·禁藏》。注:“餘也。”
長約八分有奇。——明· 魏學洢《核舟記》
七萬五千有奇。——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奇 qí 〈形〉
〔同本義〕 curious; incredible; queer; peculiar
奇,異也。——《說文》
奇服怪民不入宮。——《周禮·閽人》
國君不乘奇車。——《禮記·曲禮》
奇生怪。——《國語·晉語》
足以爲奇偉偃卻之屬。——《荀子·非相》。注:“奇偉誇大也。”
餘幼好此奇服兮。——《楚辭·屈原·涉江》
有奇字素無備者。——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邑人奇之。——宋· 王安石《傷仲永》
奇已。——清· 周容《芋老人傳》
奇花初胎。——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珍奇;稀奇〕 rare
此奇貨可居。——《史記·呂不韋傳》
〔出人意外,詭變莫測〕 unpredictable;unusual
以奇用兵。——《老子》。注:“詐也。”
奇 qí 〈動〉
〔引起驚訝;感到驚異〕 surprise;wonder
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張衡傳》
(來源:漢典)
【一】壹 弌 𠤪|yī | 於悉切
《說文解字・卷一》一部
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于悉切。
《說文解字注》
【一】[惟初大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漢書曰:元元本本。數始於一。
[凡一之屬皆从一。]一之形,於六書爲指事。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别部居,不相襍廁也。爾雅、方言所以發明轉注假借。倉頡、訓纂、熹及凡將、急就、元尙、飛龍、聖皇諸篇,僅以四言七言成文。皆不言字形原委,以字形爲書。俾學者因形以考音與義,實始於許,功莫大焉。於悉切。古音第十二部。○凡注言一部、二部,以至十七部者,謂古韵也。玉裁作六書音均表,識古韵凡十七部。自倉頡造字時至唐虞三代秦漢,以及許叔重造説文曰某聲,曰讀若某者,皆條理合一不紊,故旣用徐鉉切音矣。而又某字志之曰古音第幾部,又恐學者未見六書音均之書,不知其所謂,乃於説文十五篇之後,附六書音均表五篇,俾形聲相表裏,因耑推究,於古形、古音、古義可互求焉。
【弌】[古文一。]凡言古文者,謂倉頡所作古文也。此書法後王,尊漢制,以小篆爲質,而兼錄古文、籒文。所謂今敘篆文,合以古籒也。小篆之於古,籒或仍之,或省改之。仍者十之八九,省改者十之一二而已。仍則小篆皆古、籒也,故不更出古、籒。省改則古、籒非小篆也,故更出之。一二三之本古文明矣,何以更出弌弍弎也,葢所謂卽古文而異者,當謂之古文奇字。
|參考
【一】 yī 〈數〉
〔同本義〕one
一,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說文》
一也者,萬物之本也。——《淮南子·詮言》
抱一而天下試。——《老子》
故一人有事於四方。——《書·君奭》。傳:“天子也。”
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爲天下笑。——漢·賈誼《過秦論》
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劉皇后聽信宦官誣告,殺死大臣郭崇韜,時謠言紛起,人心惶惶。屯駐在貝州(現河北省清河縣)的軍人皇甫暉勾結黨羽作亂,擁立指揮使趙在禮爲帥,攻入鄴都(現河南省安陽市)。邢州(現河北省邢臺市)、滄州駐軍相繼作亂。)——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序數的第一位〕first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數以外的零頭〕 odd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
〔表示動作一次或短暫〕single; only one
一至楚。——《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初一交戰。——《資治通鑑》
撫尺一下。——《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一】 yī 〈形〉
〔全;滿〕whole; full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宮女的整個肌膚容貌)。——唐·杜牧《阿房宮賦》
傳一鄉。——宋·王安石《傷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長煙一空。
歡動一城。——明·高啓《書博雞者事》
通訂一舟。——明·魏學《核舟記》
〔統一〕unified; unitary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覬覦之望。——《子謙全傳》
六王畢,四海一。——杜牧《阿房宮賦》
〔專一〕single-minded; concentrated
用心一世。——《荀子·勸學》
【一】 yī 〈副〉
〔都,一概〕all
一匡天下。——《史記·貨殖列傳》
〔一經〕once; in case
誠一開口。——《史記·魏公子列傳》
俗之一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黃鶴一去不復返,——唐·崔顥《黃鶴樓》
祿山一出。——宋·蘇軾《教戰守》
一出門。——《聊齋志異·促織》
(來源:漢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