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把秋天的衣服翻了出來(街上早已毛衣棉襖羽絨服),這個週末溫度卻一下子進入夏天。
昨天去了某鎮我喜歡的咖啡店,沒喝咖啡而是要了抹茶latte,單純牛奶加抹茶粉,沒有糖(有糖味道會很可怕)。又在那裏買了一個抹茶覆盆子financier帶回家,結果在路上裂開了,樣子本來挺漂亮。今天吃了,不太甜。以前在紐約經常買Maison Kayser的financier因為喜歡扁桃仁烘焙後的香氣和濕潤的口感,但那個甜得過了頭。#食色性也
之所以把糕點留到第二天是因為昨天打算吃雪糕。雪糕店在去咖啡店的路上,本想吃完雪糕再喝咖啡,但天氣驟暖雪糕店門前排了一條長龍,於是先去了咖啡店,再回到雪糕店的時候隊伍短了很多。嘗試了有扁桃仁和檸檬皮的“西西里奶油”,覺得味道太人工,於是選了和去年一樣的組合:蜜瓜雪葩和開心果gelato,橙色和淺綠色搭配和諧,口感和滋味也合襯。在鎮政府門前的花園找了張長凳坐下慢慢享用。
舞蹈學校夏天放假,所以週六早上有時間去鎮上的菜市場,不過檔主們也大多度假去了。現在學校假期將要結束,檔口也大部分重開。
今天在最常幫襯的魚檔買了一條鯖魚、一條鱒魚和兩隻比較小的墨魚,總價不到12歐元。回家把鱒魚放進凍櫃,午餐吃了鯖魚––這次的特別新鮮好吃,也比之前便宜。這個市場最不缺魚檔(大約有五六個),但這家的性價比更高(中午還有折扣),品種選擇也多,而且夏天不停業。加上伙計一個個長得英俊,不知道為甚麼。天氣冷的時候有10歐元一捆的蟶子,很鮮甜肥美,我一個人要努力吃四天才能吃完。#食色性也
買完魚打算買點蔬果。平時都是在有機食品店買,選擇少價格高而且質量經常很一般。今天經過一位女士的檔口,只有一名男顧客,在和她聊得起勁,看來是熟客。我見有某個品種的無花果(可能是法國南方出產,但沒有標明產地),和黃色的夏南瓜(“西葫蘆”),都比有機店便宜一些,決定在這裏買。那位男士滔滔不絕了一會兒(都是假期、開學等有孩子的人的話題),我耐心地等待。等他離開女士過來招呼我,態度很親切。我買了500克無花果和兩條黃色夏南瓜,總共花了8歐元左右。她服務周到(問我無花果要哪種成熟程度、夏南瓜要哪個尺寸),東西質量不錯(我中午吃了一條瓜,黃色的沒有綠色的那種怪味),卻不像其他檔口人頭湧湧,可能因為位置沒有優勢,而且價格相對高一些––例如另外一檔的無花果比她的便宜一半,但品種不同。
下課去附近公共圖書館看了一會兒書,然後去吃crêpe(路上遇到理髮店外穿球鞋的小熊:https://m.cmx.im/@galene/110916629002579678 )。#巴黎
這家的crêpe號稱是Bigouden(位於布列塔尼西南部)傳統做法,餅煎得比較脆(廚師是印度人,和很多crêpe店一樣)。來自意大利的burrata在法國過於流行(現在很多餐廳前菜都有),以致他們新推出的蔬菜galette(圖一)也用上了它而不是傳統的法國奶酪。甜點crêpe有蕎麥餅選項(在Dinan沒見到),只需加0.5歐元,也煎得脆。配料我選了甜栗子泥加上椰絲。
運動後為不影響肌肉合成避免攝入酒精所以沒喝蘋果酒。別人點了,看著是沒過濾的,應該挺好喝。#食色性也
布列塔尼有名的食物除了crêpe/galette還有海鮮,例如homard bleu(藍龍蝦)。我沒錢吃這麼高檔的食材,專門吃實惠的午市套餐。
第一天是週一,開門的餐廳很少,加上從城堡出來已經下午兩點,餐廳基本關門,唯一開門的crêpe店爆滿,而且雨下個不停。幸好有一間餐廳還開著而且有位子,我在那裏吃了類似鐵板燒的海鮮pierrade(把大蝦、三文魚和扇貝在滾燙的石板上灼熟),喝了白葡萄酒muscadet,還可以。
第二天吸取教訓,中午十二點多來到之前看中的餐廳(網上評價很不錯,民宿指南也推薦,而且離住所很近),還有不少空位。午市套餐很值,以下看圖說話。#食色性也
圖三是前菜,小南瓜絲下面是foccacia,旁邊是溫泉蛋,調味非常日式,那些小“卵石”是漿果和啫喱狀醬汁,味道很好,但菜單上沒有具體介紹,我也沒有問侍應。
圖一是主菜,好像是鯛魚(記不清了),菜單上的花椰菜換成了豆角。
圖三的甜點裏有”煙燻香莢蘭奶油”,但綠色的羅勒橄欖油才是點睛之筆。
喝了來自西班牙Toledo的橙葡萄酒(貌似是用帶皮白葡萄像釀紅酒那樣釀造)。在紐約我喜歡去Park Slope的Albero dei gelati吃飯(gelato和雪葩也很好吃),他們庫存裏有多款來自意大利的橙葡萄酒,會輪流挑一兩種放上菜單。
終於在布列塔尼本地吃了crêpe。Crêpe(來自拉丁語crĭspus,“鬈曲”或“起皺”,和皺綢的名字crêpe/crape同源,紫薇屬植物的英文俗名crape myrtle正是來自後者)其實是這個地區煎餅的統稱,其中用蕎麥粉做的一般作為主菜,專稱galette(“餅”)。現在一些餐廳也推出用蕎麥粉做的甜點crêpe(更健康?),因為是甜的所以不能叫galette。
每個餐廳都會根據自己的偏好為不同餡料組合的crêpe取名字,今晚選galette的時候我在écureuil(“松鼠”,在別的餐廳見過叫這個名字的甜點crêpe)和hermine(“白鼬”,Mustela erminea,布列塔尼的旗幟和紋章上都繪有它的皮毛)之間猶豫了一會兒,最後選擇了後者。菜單上只有這兩種galette以動物命名,而它們的餡料比較接近,都有火腿和罐頭梨子。“白鼬”是鹹甜搭配,甜味來自梨子和鹹黃油焦糖(caramel au beurre salé,布列塔尼名產),鹹味餡料包括Vendée地區加工的火腿(使用指定工藝,有地理標誌保護)以及山羊奶酪。
今晚的甜點crêpe不但造型有幾何美感,表面巧克力醬和奶油的顏色也近乎黑白對比,裏面有餐廳自製的“杏仁”(扁桃仁)霜(顆粒感明顯)和“栗子”(可能是栗子泥?沒吃出來)。
吃crêpe的時候我通常會要一杯kir breton作為開胃酒。普通的kir是用白葡萄酒和黑醋栗酒調製而成,布列塔尼版本(kir breton)用蘋果酒代替白葡萄酒,所以度數更低。今晚的是升級版本kir celte“凱爾特kir”,在kir breton基礎上添加了布列塔尼蜂蜜酒chouchen,度數因而變高了一些。餐廳還送了開胃小食蕎麥薄脆,配以某種魚肉醬(煙燻鱒魚?)#食色性也
兩人相依蹣跚前行的段落讓人想起油畫裏因偷食禁果被逐出伊甸園的亞當夏娃,而這聯想正切合舞劇主題。
雖然她在第一第二幕對他的追求表現出迴避和抗拒的態度,但可以看出她是喜歡他的(否則就成了#metoo了,尤其是他在第一幕那個沒有得手的吻和第二幕的強行擁抱),兩人的身體語言也經常互為鏡像,但那個年代的良家婦女不能主動向異性表露感情。第三幕標題“abandon”,大意是“不顧一切”,她終於放下矜持成了主動的一方。之前他的示愛不無粗暴之處,第二幕那四次激烈的擁抱(快把她夾斷氣了😂)換來她四次以頭撞擊,表明她不接受這種方式。而她採取主動的時候充滿女性的柔情,他一開始整個人僵在那裏,也慢慢被她融化,所以才有了後面身心合一的baiser volant(飛翔的吻,另一個更常用的詞組baiser volé指被出其不意“偷走”的吻),可以說她教會了他怎樣表達愛意。#食色性也
這裏不同款式的三文治用文藝復興畫家的名字命名(也可以自選餡料組合),但我選了唯一的雕塑家Donatello,雖然Tintoretto和Giorgione也很吸引我。
旁邊兩位上了年紀的男士在聊Neuilly、誰誰在報社工作,以及文學獎評選幕後(“Hélène如何如何,評委對Ariane印象又如何如何”),應該是業內人士。
吃用文藝復興藝術家命名的三文治,聽文學獎評選秘辛,是我很少接觸到的巴黎的一面,也許因為這是在富貴溫柔鄉#巴黎 八區,被友鄰認為缺乏煙火氣的地方。
話說回來,三文治挺好吃的,迷迭香focaccia(法國本土則有普羅旺斯的fougasse),裏面有coppa、茄子和融化的煙燻scarmoza,滋味豐富。老闆推薦的巧克力梨子蛋糕也不錯。#食色性也
Alain和客戶的合同到期沒能續簽,不久之前離開了這個部門。Gervais上星期公佈了繼任的名字,正是Alain之前不時提到的Coincoin(這個行業是一個封閉的小圈子,業內人士基本上都是熟人,除了我這個剛入行的小透明)。
“Coincoin”發音接近普通話“哐哐”,是法語裏形容鴨子叫聲的擬聲詞,對應英語的“quack quack”。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外號時忍不住問:“誰是Coincoin?”Alain向我解釋,這人姓Ducoin(大意是“本地的”),所以有此綽號。今天在網上查了一下,找到coincoin的維基詞條:https://fr.m.wikipedia.org/wiki/Coincoin ,原來它除了鴨子叫聲還有康康舞(“cancan”的異體)、東南西北(也叫“cocotte en papier”,一種摺紙,我小時候經常玩,意大利語叫“地獄與天堂”)等等含義,也是一些虛構作品角色(通常是鴨子)的名字。#法語
這個星期Coincoin來報到,我今天在辦公室見到他的真身,一個平平無奇的中年人,形象和諧趣橫生的綽號反差頗大。碰巧Pierre也在,於是我們三人中午一起覓食。Coincoin以前在這一帶工作過,向我和Pierre推薦附近一家越南米粉,誰知來到門前發現今天不開。他又打算帶我們去吃泰國咖喱,去到卻發現已變成了韓國料理(其實我去年在歐洲文化遺產日參觀完圖書館在這裏吃了鱈魚湯),門口有個法國人,見Coincoin詫異的模樣,告訴我們他也是為了咖喱而來,“(以前)很好吃的。”
Coincoin轉而帶我們來到旁邊另一間餐廳,說這兒有在別的地方吃不到的東西。Pierre說:“看著像韓國菜?”我說:“店名有中文,是中餐吧。”(回來查了一下,是台灣餐廳)Pierre見我不太信任的態度,說那去街對面的日本料理好了。在那裏我吃了壽喜燒,Pierre吃了拉麵,Coincoin吃了豬扒丼。我們部門喜歡吃亞洲食物的法國人本就有Gervais、Christophe、Pierre和拍檔,現在又多了一個Coincoin。#巴黎 #食色性也
一種加入了葫蘆巴(Trigonella foenum-graecum,法語俗名fenugrec)種子的山羊奶酪,用生奶製成,味道較清新,中間質地更結實而接近外層處稍軟,葫蘆巴種子氣味不算濃烈。#食色性也
昨天中午很早就去poké店,見人少於是拋出一個一直想問的問題:這些糕點(標明“椰子蛋糕”)為甚麼是綠色的?店員告訴我裏面有pandan,然後送了一塊給我嚐嚐。
其實我也有猜是pandan(這裏特指Pandanus amaryllifolius,露兜樹科露兜樹屬,中文名七葉蘭/香露兜/香林投/“斑蘭”)。斑蘭葉的提取物在東南亞常用來為甜點(以及其他菜餚)增添顏色和香味,而露兜屬一些種的葉子因為富含纖維被用來製作衣物、籃子甚至船帆,有些種(露兜P. tectorius、紅刺露兜P. utilis等等)的果實也可食用。該屬植物在太平洋以及大洋洲國家的經濟和文化中有著重要地位。
我生長在東南沿海,卻比較晚才知道斑蘭。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在廣州,老闆是新加坡人。當時公司還在創始階段,我在老闆家裏辦公,她的丈夫有次從新加坡帶來了斑蘭蛋糕,也請我吃了一塊。那種特殊的香味吃過一次就能記住。
現在這塊斑蘭椰絲糕,是記憶中的味道,而且竟然是鬆糕(而不是馬拉糕)的質感(關於鬆糕和馬拉糕的區別:https://hk.on.cc/hk/bkn/cnt/lifestyle/20191025/mobile/bkn-20191025170001652-1025_00982_001.html ,有趣的是中文維基“馬拉糕”詞條稱馬拉糕的起源“相傳是英屬香港時期的廚師嘗試仿製英屬馬來亞的一款海綿蛋糕時,卻找不到當地常用的斑蘭葉,於是修改食譜,成功做出顏色金黃、口感鬆軟的糕點”,而英文“Malay sponge cake”詞條詳細介紹了從廣東到馬來西亞、從馬來西亞到中國和從葡萄牙到中國三種起源假設,卻沒有提及斑蘭)。#歷史
在網上看東南亞植物的介紹可能就像古人讀《山海經》,能勾起對異域神奇物種的想像和向往,比如“在遙遠的婆羅洲有這麼一種植物,它是這個樣子的,關於它有這樣的傳說……”而在巴黎的夏威夷poké店吃到味道很南洋但口感像廣東鬆糕的斑蘭糕,就像一次意料之外的奇妙旅行。#巴黎 #植物 #食色性也
今天又去了之前寫過的撒丁尼亞餐廳。他們週六也提供非常划算的午市套餐,菜單和上次完全不同,前菜選項有:testa sarda冷盤、涼拌茄子、松露西葫蘆奶油、蒜香烤蔬菜,主菜:撒丁尼亞ravioli、松露linguine、amatriciana醬penne、番茄奶油帕爾馬乾酪conchiglioni。#食色性也 #巴黎
我問負責招待的女士“testa sarda”是甚麼,回答是加工過的豬頭肉(其實問之前也大概猜到)。我在它和松露西葫蘆奶油之間猶豫了片刻,最後決定嘗試前者。我的選擇沒有錯,豬頭肉切得很薄,味道和質地都很好。看到其他食客點的松露西葫蘆奶油,熱氣騰騰地盛在一個較深的盤子裏,原來像湯一樣稀薄,本以為是像上次那個庫爾德餐廳的西葫蘆拌酸奶那樣濃稠的質地,但有松露所以比較好聞。
主菜的撒丁尼亞ravioli據介紹餡料是馬鈴薯,但也有綿羊奶酪pecorino在裏面。我以為是像馬鈴薯餡的波蘭餃子pierogi那樣富含澱粉質的口感,切開發現和一般的奶酪餡ravioli差不多,而且裏面有某種綠色香草。外面淋上番茄醬並鋪滿削成薄片的pecorino,還有薄荷葉。
這次要了一杯紅酒,女士問我想喝(單寧味)強的、輕盈的還是幾乎兩者之間,我說要輕盈的,她便拿來一支讓我先品嚐再做決定。我見她拿來的是Nero d'Avola(產地西西里),心想這怎可能輕盈,但還是嚐了,果然太強勁。這時櫃台邊一個年輕女子(剛才也有幫忙解釋甚麼是testa sarda)建議她拿Valpolicella(產地維羅納,https://wineandtravelitaly.com/fr/vins/valpolicella-doc/ ),入口確實輕盈得多。後來看到這裏其實也有我很喜歡的Montepulciano,但可能因為它不“輕盈”所以她們沒推薦。
佐餐的黑橄欖棍子麵包很好吃,問女士在哪裏買的,回答是街對面轉角的麵包房。甜點是黑咖啡和兩個cannoli(源自西西里),一個是杏仁奶油餡另一個是巧克力醬餡。
女士上主菜的時候還給我一個紙質圍裙避免醬汁弄髒衣服,上面長鬍茬的番茄挺有個性。
國王餅最常見的餡料之一是“杏仁奶油”
frangipane,今天吃的也是這種餡的。在豆瓣寫過frangipane的來歷和它與緬梔/雞蛋花的淵源:“緬梔的屬名Plumeria來自之前提到的為忍冬屬改名的Charles Plumier。該屬中文俗稱“雞蛋花”,另有俗名“印度素馨”。英語常用名“frangipani”和法語名“frangipanier”,來自意大利Frangipani家族(https://fr.m.wikipedia.org/wiki/Frangipani ,https://it.m.wikipedia.org/wiki/Frangipane_(famiglia) )的Pompeo Frangipani––他是法王路易十三麾下的元帥,聲稱自己發明了緬梔香水,事實上卻是以扁桃仁為主要原料通過合成方式來模擬真花氣味。他的甜點師用這種香水給奶油增味,杏仁奶油frangipane由此誕生。關於這段歷史以及他的祖父、植物學家Mutio Frangipani與緬梔的淵源,法語維基frangipane詞條有介紹。另外如果博伽丘的說法可信,但丁也有Frangipani家族的血統。” #植物 #食色性也
關於食物的雜七雜八的圖。一、法國各地區的釀酒葡萄品種;二、各種形狀和質地的奶酪的最佳切法;三、意大利各地區的代表性麵食;四、意大利各地區的代表性奶酪。圖一是從有機食品店拿的介紹頁,二三四均來自Facebook #食色性也
把松露巧克力裝在ajwa椰棗的盒子裏帶到辦公室(原裝的手繪匣子容易磨損不便攜帶),碰巧今天人特別齊,10個人來了7個。午飯前Alain請大家喝他從Guadeloupe帶回來的草莓芒果rhum作為開胃酒,然後5個人一起去餐廳,Christophe大方請客,回到辦公室我請大家吃松露巧克力作為飯後甜點,完美的配合。Gervais大概覺得巧克力好吃,過來瞅那個盒子,看到阿拉伯文顯得很困惑。我說:“這本來是裝椰棗的。”😂 #食色性也
剩下的巧克力下班後帶到舞蹈課室,課後請大家吃。同事和舞友人人都高興。
在網上看到廣州無差別殺人案發現場的慘狀,在這慘淡的世間我們需要一點微小的歡樂。
剛才在餐廳吃芝麻菜帕爾馬火腿pizza(上面還有水牛奶mozzarella和parmigiano),忽然想起前紐約市長Bill de Blasio的forkgate(他用刀叉吃pizza招致紐約市民抨擊),於是查了一下“come mangiare la pizza”,根據第一條搜索結果,在意大利吃pizza應該用刀叉而不是用手直接抓。#食色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