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live
太喜欢了。种族、宗教、性向、道德观、数字时代的传媒、正直与爱……能聊的现代社会议题都聊了。
前半场紧绷了一个半小时,后半场(仿若听证的辩论)一开始就讨论种族歧视,越发剑拔弩张——直到麻烦的起因、象征对立的神父出现,两个截然相反的人却在讲实话上达成一致,天主教徒和犹太无神论者意外走向某种和解。
到了这里似乎最可怕的时刻已经过去,被网暴者辱骂的恐惧、被人登门杀猫的愤怒已经渐渐消退,但此时最是那温柔一击——回忆中恋人的自杀来得那样默契,那样肯定、确切,以至于不需要真的去确认,仅需看一眼空空荡荡的桌子就明白什么出了错——于是一切心碎与开头重合:“我是个医生。”
时隔两个月终于又有戏看了。#ITAlive 《暴力史》,欧陆时间2月25日20:00,北京时间26日03:00。
邵宾纳的戏,还是Édouard Louis编剧。
https://ita.nl/en/shows/im-herzen-der-gewalt/2486117/
#ITAlive 又有新戏可看了!
《革命之路》复排,导演Erik Whien。
直播时间12月19日(周日)晚,aka北京时间周一凌晨03:00-04:45。(咳又是熟悉的不做人时区 :blobcatmeltcry: )
购票链接:https://ita.nl/en/shows/revolutionary-road/2614470/
#ITAlive
#渺小一生 #易卜生之家 #玻璃动物园
因为取消了Gardenia,所以ITA Live秋冬演出季的三部戏已经全部放映结束了。
整体呈现最棒的是客座导演Simon Stone的《易卜生之家》,非常漂亮的透视舞美,环环相扣精妙绝伦的双线并进,一部悲剧家族史。
但因为个人原因我最能relate的还是《渺小一生》。太震撼太私密的表达了,比起冗长原著更是删繁就简的奇迹。
可以说,整个十月都属于《渺小一生》。设置在十一小长假第一天(当然只是凑巧)的放映时间本就很微妙很有仪式感,而后来,既是因为戏本身,也是因为昼夜颠倒的时差,或许又是因为季节性情感障碍,整个十月都恍惚不定,既迷茫不安濒临崩溃,但同时也想通了很多事情。谢谢柳原汉雅谢谢Ivo van Hove。
至于《玻璃动物园》,普普通通好看。阿姆斯特丹人在巴黎导上世纪的美国戏,拼接感还是有点奇怪的。不过这是秋冬演出季最后一部了,搞完这部终于可以恢复东八区作息了(I mean三点前睡觉)。
当时因为看《渺小一生》经常发出「人类的时区并不相通」的感叹,日出而息下午才起的作息现在终于可以改改了。
#ITAlive #玻璃动物园
2021最后一场ITA Live。
早该料到的,两个小时的戏不可能像ITA戏惯例那样epic。借一个无数次出现在剧里的词(虽然有点讽刺),这是一部很domestic的戏。
但略显奇怪的是,说这戏是田纳西威廉斯吧,它又没有《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和《欲望号街车》那么标志性地创造出一个女性icon。说它很美国吧,倒也有点时代精神的意味,但这个很写意的舞美(特指背景墙)和不那么美国的精妙道具,却又一改平日美国戏风格。至于Ivo van Hove风格,好难识别啊……果然人在阿姆和人在巴黎还是不一样?
但最主要还是这戏太短了。(笑)
当初嫌弃热铁皮猫(NT版)长且乏味,简直精神折磨,但真到了《玻璃动物园》反而又嫌弃关系简单高潮突兀,人物立得勉强,反叛也无力。果然还是被ITA惯坏了,总觉得戏要四小时起步。
以防误会:#PeepingTom 不是舞剧,而是一个比利时舞团。
亲友今天去看的戏叫Diptych,由Peeping Tom与荷兰舞蹈剧场#NDT 共同创作,并由PT演员完成的作品。
PT团风格诡异不安,作品主题多为混沌记忆、扭曲亲密关系、家族悲剧。编舞大胆(时常探索人体极限),呈现方式不拘泥于传统舞剧(经常会有多语对白、歌曲穿插,因为有台湾团员所以还有中文歌彩蛋掉落)。
另外,今年四月Peeping Tom和ITA(没错就是阿姆斯特丹国际剧院)有在#ITAlive 合作播出过Triptych,看过ITA戏的朋友也可以借此了解PT的质量。
最后,在欧陆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PT的巡演!可以官网查询自己所在城市排期,秋冬还有几部作品在演。
暂时没有也不要紧,PT经常在欧陆巡演,可订阅newsletter等待春夏演出季通知。
https://www.peepingtom.be/en/home/
当然,也鼓励UK的朋友跑去欧陆看 :aru_0160:
#ITAlive #易卜生之家 #IbsenHuis
喜闻乐见ITA Live。
作为一部以房子为载体撑起家族故事的戏,《易卜生之家》的舞美足够漂亮。玻璃房子自带超现实气质,且极具窥视感,房屋承重结构也对观看没有过多遮挡(某中文实时摄影话剧多多学着点)。
Cursed house/haunted house设定令人轻微跳戏《老人旧事》(怎么客座导演加ITA ensemble也能导出Ivo van Hove, 果然你团人均0.5个团长吗!)——萦绕不去的错误为家族投下阴影,而这栋房子就是一代又一代人都无法逃开的泥淖。
(插话:Hans你是什么喜怒无常gaslighting恋童专业户……现在看到这张脸就觉得他接下来要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罪孽。)
指责母亲的不作为这点又很《梅尔罗斯》——软弱母亲对父亲暴行的默许,这样的帮凶行为往往比暴行本身还令人绝望。原本最有可能施以援手的人袖手旁观,从窒息中逃出生天的机会生生被一点点磨灭,拖延成一生都无可挽回的痛。
复杂的是,母亲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虽然相较受到直接迫害的年幼子女,母亲的痛苦更像是自作孽的选择,甚至罪孽还因她的旁观变本加厉,但她并不是那个犯下大错致使一切分崩离析的元凶,只是成为了某种程度上更理智、可沟通的做错事的人,也因而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最被怨恨的对象。
时隔几十年,重建已失去意义,整栋房子已然不可挽救。结尾烈火之下玻璃房屋燃烧殆尽,我一秒跳戏《蝴蝶梦》:焚毁的曼德雷何尝不是一种弃绝旧日命运重生的希望。(另外,看到有豆友短评说结尾像《美狄亚》,看了眼Simon Stone以前确实导过《美狄亚》,难怪。)
看完才得知这部戏based on《建筑大师》和《玩偶之家》,ITA官网不是说选的都是不知名剧目嘛……难怪中途数次感到娜拉被cue。从未读过易卜生的我注定错过了很多原著梗的乐趣,但也能感到这部戏交错杂织、双线并进的结构上的精密,也能看到未觉醒的、觉醒的女性角色形成强烈对比张力,而试图重建房屋救济家暴受害者与难民的设定也是很好的现代语境新编。不得不感叹,ITA戏真是个个二创大师。
最后,付费点播造福戏荒观众这种慈善行为还请ITA多多坚持……东八区人民已经用并不饱满的钱包和通宵后的黑眼圈尽力支持了。 :blobcatmeltcry:
前天#ITAlive 《易卜生之家》关于「懦弱母亲纵容父亲的暴行」这点让我想起Melrose,今天顿悟《渺小一生》这样self-indulgent反复无常地沦陷痛苦似乎也是个Melrose故事。
……怎么,你们ITA戏骨子里都是一个命运是吗。 :blobcatmeltcry:
玻璃房子舞美非常漂亮,超现实且极具窥视感。
而且房屋承重结构也对观看没有过多遮挡(拉踩一下:何念学着点!)。
开头轻微跳戏《老人旧事》(怎么客座导演也能像Ivo van Hove……你们ITA ensemble果然人均0.5个团长吗! :aru_0160: ),后来haunted house设定尤甚。这栋房子就是一代一代人都无法逃开的泥淖。
Hans你是什么喜怒无常gaslighting+恋童专业户……现在看到这张脸就觉得他接下来要犯下什么不可饶恕的罪孽。
指责母亲的不作为这点很像Melrose。软弱母亲对父亲暴行的默许,这样的帮凶行为往往比暴行本身还令人绝望。
时隔几十年的重建已经失去意义,整栋房子已然不可挽救。 结尾烈火之下玻璃房屋燃烧殆尽,我一秒跳戏蝴蝶梦:焚毁的曼德雷何尝不是一种弃绝旧日命运重生的希望。
没有读过任何易卜生,所以难民和家暴是原著梗还是Simon Stone原创?(难民如果是原著梗应该也是现代改编吧。)
戏很好看也很有张力但我终于可以放心了。它至少不像《渺小一生》一样manipulative让我天天凌晨暴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