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生存体验
才意识到自己平时各种情况都是#ASD 引起的,包括但不仅限于:
1. 日常睁不开眼睛
阴天也睁不开,晴天更睁不开。所以整个人显得很懒散、没精神,眼睛也比较小。不是因为眼睛本身小,而是因为长期没有睁开。 一直没觉察到这是因为ASD,直到我重读《#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这本书真是常看常新……
2. 会被各种东西亮瞎
比如商场的光、珠宝钻石的折射,所有明亮的场景我都觉得不太舒服。之前只是单纯以为自己不喜欢商场的时尚感,后来才意识到是光线太刺眼。别人觉得珠宝很美,我凑上去看一眼只觉得自己快瞎了。有色的还稍微好点,无色的钻石最能亮瞎我。
3. 对电子屏幕亮度极度敏感
所有人看了我的手机屏幕,都会问一句「你真的看得出吗?」我的手机没贴防窥膜,只不过把亮度调到了对别人来说看不清楚但对我自己来说非常舒适的暗度。——实在太暗了,简直不能用“亮度”这个词来形容。偶尔借用别人的手机,总会被朋友家人的手机亮度刺得眯起眼睛。
4. 从暗处到亮处适应不良
小时候读到科普说人从暗处到亮处适应得更快,需要的时间比从亮处到暗处更短。但我的体验仿佛是相反的。虽然没有用计时器记录过到底是不是和常人相反,但是从暗处到亮处真的很难像别人一样迅速适应。
5. 散瞳后的进光量和平时仿佛毫无区别
之前去医院检查视力时强烈要求医生给我滴散瞳眼药水,女医生主任非常负责,再三确认了我携带了墨镜也约了朋友护送自己回家后才肯给我散瞳。散瞳好了戴着墨镜出医院和朋友碰头,我总觉得什么事都没有,过了会儿忍不住尝试摘下墨镜才发现:这不就是我平时的进光量吗???
而负责的女医生主任再三叮咛我要注意安全,网上的攻略也再三强调要找朋友接自己不然很危险,我都怀疑自己散瞳失败了。
带着强烈怀疑的心情回家照了镜子,瞳孔的确散开了,散得特别大有点吓人的那种,但我的确刚散瞳半小时内就不需要戴墨镜也不需要朋友辅助护送了。
这是我才明白大家所说的「非常危险」「一定要戴墨镜」「要约朋友护送」的进光量,就是我平时出门能体验到的进光量。怪不得从小一直睁不开眼睛。
就,离,谱。
考虑到象上可能有一大堆和我差不多的ASD象友,下条分享一些我的经验。 @asd
(下接)
西语好直接,用起来好爽好喜欢。
我喜欢你Te quiero就是我要你I want you。
点餐就直接说quiero我想要I want。听播客主持人说英语国家的人对此很不适应,因为英语用I would like比较有礼貌,I want听起来就没那么有礼貌。
我内心:点个餐而已,又不是对服务生呼来喝去,至于这么在意吗?你们人类哪儿那么多事儿。
今天学到一个:
在派对上,如果主人坚持说还有很多吃的或喝的,但我们已经饱了,我们通常会说:"no, de verdad, es que ya no puedo más."
翻译:
不了,我真的不能(吃)更多了。
西语竟然可以在别人盛情邀请的时候直接拒绝!!!震撼。别的语言学起来都和我说要委婉表达拒绝,比如先说一句“我很乐意”再接一句“但是/然而”……再不济也要说一句“不好意思/抱歉”。
#ASD生存体验 本#ASD 真的无法理解拒绝别人为什么就要照顾别人的心情用委婉的表达,为什么就不能照顾一下我自己的心情?拒绝又不代表讨厌。我就事论事正常表达拒绝既没有恶言相向也没想伤害谁,要是有人被伤害了那ta对自己的感觉负责不好吗。尤其是拒绝邀请,邀请我都不考虑我的感受,还要我反过来考虑你们的感受,不是很奇怪吗?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婉拒我很累啊,大家简单点不好吗。拒绝别人为什么要说“不好意思”“抱歉”之类的啊?我实在搞不懂你们人类。
西语be like:
拒绝嘛,直接说“不”不就好了?
我be like:
原来这个世界还是有人可以放松交流的。
截图是#Busuu #博树。别的app里我也学到过以普通人类标准视角看起来挺“没礼貌”的句子,好像是“你不会游泳干嘛去泳池”之类的,毫不拐弯抹角。
坐定了以后帮我拿着鸡翅的女生把鸡翅盒子放在我面前,还给了我纸巾。还有一位女生路过的时候和我说了句话。
她:大家要开始玩了,你可以继续吃了。
我:(点头)
于是我继续吃刚才没吃完的肯德基鸡翅,心里还在想买少了不够吃啊,一会儿还得再买点吃的。但是一会儿怎么从这么一大帮人眼皮子底下溜走去买吃的呢?想着想着又觉得,既然大家知道我玩不来ta们玩的,也知道拉我过来的结局就是我继续一个人吃鸡翅而不是和大家一起玩,那为什么还要把我拉过来啊?【梦醒我觉得可能是怕我一个人坐在路边吃有点孤单?所以要把我拉过去坐在一群读书时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身边继续一个人吃???也许这样在NT眼里我就看起来没那么孤单了?但对我来说依然是they are the same.jpg】
正当我陷入沉思时,长桌另一端坐着的同学突然凑到我眼前。她跟大家关系很好,但显然我看得出来她平时也不玩这些,只是因为学生时代关系很好所以经常一起玩。如果让她自己选,她应该不会选这些热闹的活动。
天黑请闭眼了,我也不加入游戏,睁眼吃着鸡翅。她突然凑上来问我有没有什么不需要翻墙的文字发布平台推荐。她觉得墙内平台使用体验不好,我点头。
我:墙内捂嘴实在太严重了。
她:随便发什么都发布了,影响写作体验。
我:你就是想要一个不用翻墙又能写东西的地方是吧?博客一类的网站?
她:嗯!
我擦了擦刚吃完鸡翅的油腻手指,正准备和她安利我知道的两个尚不用翻墙的博客站点,梦醒了。
睡前太困了所以没吃东西,饿着肚子睡觉,果然会做饿梦。梦里如此真实地反映了各种我想#吐槽中国 的部分:超级不方便的扫码点单,按闹分配的工作制度(我不生气的话店员就不会帮我点单),无孔不入的网络审查以及墙的存在本身;又反映了我想吐槽人类的部分:无聊的流行文化与不被允许的孤单;还反映了我的个人经历:我认识的同学的确都挺友善的,我经常在格格不入中感受到她们的照顾。
和梦里不一样的是,我才不要吃肯德基呢!我要去吃披萨了,意式的!(瞧不起美式.jpg)
做了一个超级写实的梦……既很中国,又很#ASD,很符合#ASD生存体验。
梦里我要吃肯德基,一楼柜台的员工和我说没有人工点餐服务,让我去二楼自助扫码点单,吃的会送上来。我去了二楼,发现手机出了问题,点单无法下单,付不了钱。问二楼的员工怎么办,对方很不耐烦说不知道,让我去一楼点,二楼不负责点单。
回到一楼,员工刚开始和我说人工不能点,我说那我要吃怎么办呢,我都饿了,都选好了。后来一楼的员工可能是看我有点生气,就帮我点好了,我吃完回去付钱就可以了。(我的手机卡在付款界面没法付钱,得扫店里的收款码支付。)
一楼没有座位,我又不想上二楼看那位员工的臭脸,于是坐在路边的桌上慢悠悠吃。今天不知是什么日子,路边的桌椅都坐满了人。我一抬头,发现了好几个同学,ta们是一起出来玩的。大家纷纷和我打招呼,并惊讶于我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里竟然一个人坐着吃肯德基。
我:呃,什么日子?
没有人回答。
ta们要去玩,问我去不去TWO(读的时候就读two)。
我:什么是two?
没有人回答。
一个人都没和我解释,但都在感叹我这个人果然平时是不出门玩的,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我内心:我平时出门玩啊,所以到底什么是two?
大家要拉我去,我看了眼吃了一半的肯德基,还没付钱呢……就连人带吃的一块儿把我拉到TWO去了。我感觉ta们作为大多数人,虽然很不能理解我的行为模式,但还算挺照顾我的,把我拉过去的时候不忘帮我拿着一盒吃到一半的鸡翅。
坐定了以后我看了眼桌上的名片:
「TWO 二
(写了几句可爱的话告诉大家可以租用场地玩各种桌游和密室和其它的。)
欢迎大家来玩!」
我内心:不就是可租用的场地嘛,有什么稀奇的。为什么一定要知道这个名字,这个名字有什么特殊的?这家店很火吗?我今天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啊。
同学们很轻松地在长桌上找到了自己的座位,一看就是平时来过很多次,座位都固定好了。我就默默坐在了长桌的一端,狼人杀的上帝座位。【梦醒我才意识到,上帝位置可能是我对过的那个位置,因为我是“多出来的人”,所以只能坐在上帝位置的对过。但作为ASD我是不可能这么思考的,我只会把自己当很久的上帝,回头才意识到自己是边缘人。不过就算意识到了,也不会觉得伤心难过。对我来说they are the same.jpg】
(下接)
插播一则#ASD生存体验
我严重怀疑自己学语言比我认识的大部分人要顺利是因为作为#ASD,我从来不把自己当人。
我不觉得自己是某个省市的人,不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不觉得自己是亚洲人,也不觉得自己是人。我常用的词是「你们人类」,好多人第一次听我说这个词就笑出来了,问:你不也是人类吗?
好吧,我的确没把自己当人。
大概是正这个原因,我学猫叫狗叫也很像。像到可以召唤野猫。
看别人说野猫的叫声没有特别的含义,它们平时沟通不用叫,用肢体语言,我就想笑。尤其是这话从所谓的科研人员嘴里冒出来。没见过猫是吧?还是国外的猫和中国的不同?
就我知道的野猫声音交流,已经有两大类了。一类是召唤同伴的声音,包括大猫寻找小猫和小猫呼唤大猫,还有发情;另一类是威胁恐吓,类似于人类吵架,是快打起来的时候发出的声音。
当我发出召唤同伴的猫叫声,野猫就会被我吸引过来。也许是它们想看看谁需要帮助。聪明的猫能发现声源是我,笨一点的只会左顾右盼寻找不存在的另一只猫。
如果人类用自己的语言去学猫叫,无论是「喵」还是「meow」,猫都未必买账。因为它们不一定能识别出来你在对它说什么。人以为自己在召唤猫,猫以为人是带BGM的NPC。
要是有机会与更多的动物接触,我应该能学会更多的动物语言,除非人类的声带构造限制了我。
我记得有些狼孩的故事就是从小和狼一起生活的孩子“回到”了人类社会,很难学会语言。因为他的身份认同已经不是人了。
就像前嘟提到的研究一样,身份对语言学习来说也很重要。「我是异乡人」就大概率学不好外语。可以试试「我重新投胎了」「我人生重开了」类似的心态。
另一方面,人类模仿猫叫的状态(口腔内部/舌头/嘴唇的保持/运动状态)和人类说自己语言时完全不同。
人类说喵和meow都得先把嘴唇合上才能发出m音——这一步已经错了。m这个音就不是猫能发出来的音,是人类的音。能被猫识别的「人类学猫叫」必然不能合并嘴唇。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在双唇分开的情况下学猫叫,可能就开窍了呢。
这点和学外语很像。外语里多得是母语者从未接触过的发声方式(如大舌音小舌音),重要的是找到发声的方法:开口大小、舌头的位置和形状、嘴唇的形状。
(下条接着写)
https://m.cmx.im/@kyo/110499099873019309
我大为震撼,当我意识到自己大脑运作的方式比起人类更像机器时,我其实并没有意识得那么透彻。当我看到象友的安利贴,才更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有多像机器……
但我震撼的不是「比起人类,我的思考模式更像机器!」而是「别人竟然不像我这样?」
抠门人兴致勃勃点进安利帖子,想看看是什么记账app这么好用却发现象友安利的核心功能我的脑子在用普通记账软件时就可以做到而不需要辅助,我内心:卧槽……原来别人做不到?
「由于我们需要为超支行为付出代价(trade-off),这个机制对那些“可有可无”的消费影响巨大。比如我有个游戏很想买,但看一下YNAB发现一旦买了“娱乐”就会超支,而同时这个月还要给“外食”留出钱跟朋友吃大餐,那么我很可能就忍忍等下个月再说了。所以很多YNAB教程都会提到它是looking forward(看向未来),而不像一般软件是looking backwards(检查过去)。」
「当购物欲望上头的时候,YNAB的预算系统让我们“看”到冲动消费对未来的影响,鼓励我们向自己提问来做出更加理性的消费决策,从而做到不那么短视,真正掌控自己的花销,而不是被花销掌控。」
一直不明白记账+存钱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身边只有我能轻松做到,别人好像很困难。现在明白了,是只有我的脑子运作方式像机器,而别人更像人。
这个天赋也太强了。
#ASD生存体验
之前和认识很久的比我大两岁的朋友见面聊天,才知道对方(以及同时期认识的几位共同好友都)以为我小很多岁,原因是我看起来小,并且当年听我聊初中的事情感觉历历在目,所以当时一群小伙伴都以为我初中刚毕业。
震惊。我那会儿都要高中毕业了……这就是ASD的优势吗,因为记性太好以至于被当成了小朋友。
另一点是我的穿着打扮看起来很显小,一点也不“成熟”,气质也是。我不明白怎么几乎所有人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就突然变“成熟”了,比如高中刚毕业的学生开始学打扮自己,或者已经工作的人开始装扮得更“正式”。
我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龄人们学化妆、染发烫发,到最后一下就像大人了。(当然实际上也的确是大人了……)
只有我的穿着打扮和气质停留在了中学时代,多少年了都没变过。把我现在穿的衣服丢给中学时代的我,穿着去上学也不会有任何违和。把中学时代还留着的衣服套到现在的我身上,也不会有任何怀旧感。
最夸张的一次是出门住宾馆,在把身份证递过去之前老板娘问:你,成年了吗?
我:(笑到无法回答)
我还是无法想象自己打扮得“成熟”一点,感觉会很不舒服。我也理解不了为什么别人长大以后会发生形象穿搭和气质上的巨变。
#ASD生存体验
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猜测哪首诗、哪幅画、哪段音乐甚至哪顿饭是AI创作的了。
在一年一度的「猜猜谁是机器人」大会上,AI仿真人将与真人共事七天:白天一起工作,晚上各自“回家”。摄像机会把ta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业余时间、兴趣爱好都记录下来,让观众猜猜到底谁是机器人。观众可以写下自己的理由,以便科技公司改进产品。慧眼识AI的观众有可能获得丰厚的礼品和奖金。
随着AI科技的进步,机器人已经模仿得惟妙惟肖。历年来,真人与仿真人的票数都难分仲伯。而今年不知怎么,投票的观众出奇地一致。并且,得票率最高的那个,竟然是真人!
困惑不解的主办方进行了细致的调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哦,原来ta是ASD。
#ASD生存体验
先看了吐槽,后看了国际学校女生的招募帖子,还是看不出什么。完全没有办法假定别人的动机和心态。但倒是能理解被trigger的人,毕竟中国社达太多了,一不留神就给别人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居高临下」心理阴影。
仔细回想了一下,我好像从小到大就这样。如果别人和我说「这个人xxxxx(一些负面评价)」,我的大脑就开始走逻辑思维路线:这个人做了什么,说他这么做的人是亲眼见证还是道听途说,这个人做的事和别人的负面评价之间有什么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吗。
能这么思考当然是因为我完全搞不懂读空气那一套,也无法像其他人类那样解读出言外之意。比如一个人经常吃大吃特吃快餐,别人可能会觉得ta喜欢吃,我可能会觉得:1喜欢吃 2条件有限没别的东西吃并且吃的时候正好都很饿 3压力太大情绪性进食 4…… 总之脑子里冒出一大堆可能性,但并没有定论。
这样的特征有利有弊。
我记得发生过很多次类似的事:别人和我说某个人很奇葩,最好不要靠近。
我内心:哦真的吗。
大脑程序运转中,但无法推理出别人所说的结论所以并没有理会警告,甚至还可能有「让我接触看看别人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这种好奇。
有些接触过以后发现果然是“奇葩”。
我内心:哦好吧,是真的耶。
没什么情绪波动,跑开了。
按人类的发展模式,类似的事多发生几遍我可能会「吸取经验教训」,但没有。下次发生我内心还是「哦真的吗」。
可能在一些人看来,我是「不听劝」甚至自大。我的大脑从逻辑层面没法推论出和别人一样的结论,所以并不把别人的结论当真,在别人眼里看来就很目中无人。
也有很多次这样的特质让我和之前被霸凌的孩子成了朋友,因为我不躲ta们。有些是我本来就知道,因为有的同学每天一个人在食堂吃饭很显眼。还有的是后来才知道的。高中好友到了大学以后和我说ta初中被老师带头霸凌,有心理阴影,所以在高中有些行为模式在别人眼里可能怪怪的。——而这种“怪”又引来了高中一些同学的取笑和排挤。(好在ta到了大学摆脱了阴影。)
同样,我也不觉得那些同学一定是恶意的。我的大脑无法得出这种结论。
人类模式:
发现某人行为举止有些“怪”,然后就自动远离了。因为社会属性,又会主动提醒身边人自己的发现。
机器模式:
发现某人行为举止和大多数人不太一样,然后没有然后了,该干嘛干嘛。除非对方对别人有身心层面的威胁(比如暴力和PUA),才响起警报。
#ASD生存体验
随着毛象用户的增多,我逐渐觉得有点吵闹(?),想躲到更安静(?)的地方去。
我总觉得我这个人有点怪,可能和ASD也有关。很多人喜欢交流,思想碰撞,而我喜欢一个人叭叭叭。
和朋友的交流很多情况下也是轮流叭而非「交流」观点:
我说完了A,对方开始说B,等对方说完,我开始说C。不太会有两个人同时讨论一件事的时刻。
我好像根本就没有「你怎么看」这种好奇心,好像别人怎么看待任何人事物都与我无关。包括别人怎么看待我,也与我无关。整个一置身事外。
也许世界上最最最最亲密的人才会让我有那么一丁点儿好奇心,去询问对方的看法。但也只有一丁点儿。
和谱系好友玩儿是最爽的。和普通人在一块儿我就得掩饰自己身上「关于这件事,我不在意你的想法,也不在意你对我的看法,我只想把话说完」的特质。
虽然对人类个体几乎没有兴趣,但是对群体/社会现象/自然界的万物都充满了兴趣。也就是说,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和我表达时,我的思想可能飘到不知道多远去了,我可能在想:有没有社会学研究偷花贼这个群体啊?ta们都在想什么?有些花也不贵啊,只是开得好看。偷了以后ta们是自己养花吗,还是卖掉换钱呢?偷花贼与别的贼之间有个异同呢?
而我面前的活生生的人,很有可能因为「听我说话的人对我说的话并不感兴趣」而多少有些愤怒。
要我实话实说,那就更伤人了。因为我确实觉得研究偷花贼群体比较有意思。
#ASD生存体验
婚恋情感话题大概是最能让我意识到自己是ASD的话题,格格不入感太强了,远超其它话题。
比如朋友的西式草坪婚礼+中式晚宴,在很多人眼里也许是中西合璧的浪漫,在我眼里:
天啊,不会觉得累吗?
刚点进别人的朋友圈,看到电子请帖和加了很多emoji的文案。
我内心:
感觉好做作……不过在朋友圈做作是ta的自由!
看着别人的婚纱照不禁带入了一下,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呢?天啊,感觉拍婚纱照好尴尬好做作。完全不想要。婚礼也一样,一群吃完了就想快点回家的人,为了以后收回礼金的人,为了还父母人情的人,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再见的远房亲戚,凑热闹的人……再者,宴席的烟味酒味都熏死人了,而我可能是全场对气味最敏感的。太可怕了还是别办婚礼比较好。办婚礼宴席相当于最大程度地折磨当事人我本人。
想起很久以前一位朋友和我聊天问我是不是不穿裙子的,我说是啊。他问我有没有想过结婚的时候怎么办。我当时回答说小时候想过这个问题,长大了发现自己都不一定会结婚。这位连恋爱都懒得谈的直男朋友听我瞎说大实话,欢乐地笑了起来。
认真思考一下,如果我真的有一天要结婚了怎么办呢,要穿婚纱吗?
我现在的回答是:不。
我觉得人类关于爱情最可怕的说法是「爱一个人的话就会……」,比如:
爱一个人就会想和ta生小孩。
——丁克和childfree人群呢?
爱一个人就会想和ta结婚。
——不婚主义者呢?
爱一个人就会想和ta谈恋爱。
——回避型呢?
爱一个人就会想和ta上床。
——无性恋呢?
爱一个人就会尊重ta。
——这才是真相,只不过很少有人说。
对我这种天天穿纯棉T恤的人来说,所有穿着别扭、会让自己觉得被束缚住了的衣服都不可能出现在我身上。要我为了“爱人”把自己塞进穿了就不会走路,体感浑身拧巴的礼服,那我不要这个爱人了。爱我的人如果不能接受我的特殊,那就是不爱我。
所以最好的方案就是在喜欢的人面前释放全部个性直到对方能说出「一看你就不会喜欢那套东西,所以不要勉强自己」这种话,这才叫合拍与尊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接受了自己就是与众不同,不再自我怀疑了。以前总忍不住想「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嘞」,现在觉得「我就和别人不一样」。
要是有人企图让我接受世俗生活的那套东西,我也只会说「滚」。
让喜欢那套东西的人继续ta们的“情调”呗,让我和同温层们继续格格不入好了!
(上接)
最让我震撼的还不是“世界上竟然有这么能自闭的人”,而是评论区。网友们不会试图理解一下对方的处境,不会提出另一种可能性,只会骂人和劝分。
而我逛的并不是劝分组。
据我观察不论什么帖子发到墙内网,墙国网友总能挑点刺出来。明明人家自己觉得收到的花虽然不太好看,但查了订单价格不便宜,所以也能接受,底下评论也要跳出来说是送花人不走心。
墙国网友口口声声指责别人的恋人态度不好,自己的态度不也一样么。俚笃不是以一种建议的态度在回复,不是提出一种可能性,而是信誓旦旦地回复,仿佛真理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反而是提出一种可能性的人被集体嘲笑。真叫人摸不着头脑。
“爱一个人的表现”难道是数学公式么,可以套在所有人头上?明明每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都是那么不同。(此处推荐阅读《爱的五种语言》。)
墙国网友隔着网线就能鉴定别人的情感并且十分笃定,真叫人吃惊——隔着网线能看出个啥啊?
要是把我最好的朋友的聊天记录截图奉上,恐怕所有路人都看不出我俩是朋友,只看得出我话超多她话超少。没准还会有网友劝我别对她那么上心:你看她都不理你。
问题在于我和朋友认识多年,彼此了解,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我确信她在我有事的时候会帮助我,也不在意她平时是否回复。而年轻的网友们谈恋爱尚未了解彼此,却让更陌生的网友作出评判。墙国网友生活中遭受的苦难都发泄到网上去了,很难心平气和地分析情况。少数心平气和的人被别的网友攻击次数多了,也就不那么心平气和了。
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并不容易,相互指责倒很简单。
想起一位男生朋友多年前聊天时说自己有时候在发呆,女朋友就要问他在想什么,他其实没在想什么,但对方不能理解。他也不能理解对方为什么不理解。他可能是想知道什么才是女性的角度,所以聊天时问了我。而我认真想了想:糟糕,我也是不被理解的发呆爱好者。
我本人在恋爱中又是怎么做的呢?上次谈恋爱我把琴行老师介绍给了前任,让他去学弹琴,不要一下班就和我聊天。我没法直白地说自己很烦有人黏着自己,所以绕了个弯。这点和性别枷锁也有关,女性就是被教育成了体贴的样子。我要是个男的,没有被教育成社会性别女的样子,那我和网上被人挂出来的“低情商男人”就是一样的了。
#ASD生存体验
我累的时候就是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就是想自闭。那种时刻就算我妈进我房间想和我聊天,我也只会说:不要和我讲话。就算是可爱小猫咪需要我的陪伴,我也做不到陪它玩。我受不了在需要自闭的时候照顾别人的感受,我自己都受不了了怎么照顾别人的感受啊?而我平时能说这么多话是因为我个人没有什么生存压力,不需要养家糊口。如果我做很忙的工作,估计天天自闭,直到受不了了不得不辞职。但别人需要养家糊口所以没办法,只能受着。我深深同情每一个被生活压迫到自闭不想说话的人,但这些人很可能得不到别人(尤其是伴侣)的同情。
看到一个和投行男分手的帖子,看描述觉得男方确实很忙,女方能理解,但也确实委屈。在我看来双方没有什么谁对谁错,只是不合适在一起。但评论区只有金融业同行在解释真的会累到不想说话,剩下的都在说就是不在乎,就是不爱,就是找借口……而认真在解释的人还要受到陌生网友的攻击,说她护蝻。这都叫什么事儿啊?我不理解。是墙内网没有正常人了,还是正常人都不上墙内网了,就算上内网也不发言了。不过我猜是后两者。早年间的我能把浏览器主页设为豆瓣,现在只有查书影音信息才会打开。微博也早已注销。谁坚持在内网和网友做科普工作,或者只是普通地解释、提出一种和“大众”不同的观点,我都觉得俚是菩萨。
此处应有tag #吐槽中国
另一个帖子说男方平时微信一个月才回复朋友,而女方希望两天能通一次视频,男方拒绝了。看完帖子我大为震撼,原来还有这么能自闭的人,但也能理解。不过即使我觉得女方的需求不算过分,同样的事情放在我身上也无法接受。因为我需要大量的时间独处,就算是可爱猫猫也不能来打扰我。我活着,我能回消息,我能接视频,就是不想。如果非要我回消息接视频,也不是不行,就是会消耗我,时间久了会让我觉得很疲惫。如果两天就要视频一次,就会大量占用我的独处时间,让我觉得很烦躁。为了避免自己陷入疲惫和烦躁,我最好在刚开始就拒绝,免得最后自己吃不消了不得不结束关系。但假设我遇到情感需求很高的人,我刚开始的拒绝就会让对方觉得不够在意不够爱,也就没有以后了。
那我独处时干什么呢,其实也没干什么。看看书写写字,沉迷兴趣爱好,睡觉,或者醒着发呆。如果我是男的,大概率会听到“难道我还没有发呆重要吗”的抱怨。
(下接)
#ASD生存体验
我累的时候就是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就是想自闭。那种时刻就算我妈进我房间想和我聊天,我也只会说:不要和我讲话。就算是可爱小猫咪需要我的陪伴,我也做不到陪它玩。我受不了在需要自闭的时候照顾别人的感受,我自己都受不了了怎么照顾别人的感受啊?而我平时能说这么多话是因为我个人没有什么生存压力,不需要养家糊口。如果我做很忙的工作,估计天天自闭,直到受不了了不得不辞职。但别人需要养家糊口所以没办法,只能受着。我深深同情每一个被生活压迫到自闭不想说话的人,但这些人很可能得不到别人(尤其是伴侣)的同情。
看到一个和投行男分手的帖子,看描述觉得男方确实很忙,女方能理解,但也确实委屈。在我看来双方没有什么谁对谁错,只是不合适在一起。但评论区只有金融业同行在解释真的会累到不想说话,剩下的都在说就是不在乎,就是不爱,就是找借口……而认真在解释的人还要受到陌生网友的攻击,说她护蝻。这都叫什么事儿啊?我不理解。是墙内网没有正常人了,还是正常人都不上墙内网了,就算上内网也不发言了。不过我猜是后两者。早年间的我能把浏览器主页设为豆瓣,现在只有查书影音信息才会打开。微博也早已注销。谁坚持在内网和网友做科普工作,或者只是普通地解释、提出一种和“大众”不同的观点,我都觉得俚是菩萨。
此处应有tag#吐槽中国
另一个帖子说男方平时微信一个月才回复朋友,而女方希望两天能通一次视频,男方拒绝了。看完帖子我大为震撼,原来还有这么能自闭的人,但也能理解。不过即使我觉得女方的需求不算过分,同样的事情放在我身上也无法接受。因为我需要大量的时间独处,就算是可爱猫猫也不能来打扰我。我活着,我能回消息,我能接视频,就是不想。如果非要我回消息接视频,也不是不行,就是会消耗我,时间久了会让我觉得很疲惫。如果两天就要视频一次,就会大量占用我的独处时间,让我觉得很烦躁。为了避免自己陷入疲惫和烦躁,我最好在刚开始就拒绝,免得最后自己吃不消了不得不结束关系。但假设我遇到情感需求很高的人,我刚开始的拒绝就会让对方觉得不够在意不够爱,也就没有以后了。
那我独处时干什么呢,其实也没干什么。看看书写写字,沉迷兴趣爱好,睡觉,或者醒着发呆。如果我是男的,大概率会听到“难道我还没有发呆重要吗”的抱怨。
(下接)
#ASD生存体验
(上接)
到底怎样的情形会让我欢喜呢?
如果有一个人同样认可钱应该花在有长远意义的事情上,也看出我是这样的人,还看出我抠门,便对我说:知道你想做善事但抠门,所以我送你的礼物是替你给山区的孩子买课外书,替你为地震灾区捐款。
那我真的会开心得飞起来转圈圈。我可能会因为这件事开心一整年:天啊!世界上怎么有这么懂我的人!
并且,要是我因此兴冲冲给别人分享我的快乐,别人可能都不会理解:ta又不是真的送了什么东西给你,你高兴个什么劲儿?真奇怪。
而我,同样也不能理解那些不能理解我的人,也觉得ta们真奇怪:我都这么高兴了,你们还不理解吗?
#ASD生存体验
心想着情人节过了去豆瓣找点乐子,结果发现网友的钱是大风刮来的,而且收获了一堆非此即彼的脑回路。也不知道是我变了还是豆瓣变了,可能都变了。
人类,尤其是墙国网友,好像很难理解个体差异。扣帽子是最简单粗暴的方式:不送礼物不发红包就是不喜欢,工作太忙都是借口,有上厕所的时间为什么不能聊天。
而我,只能庆幸自己的生理性别为女。不然也是被挂的一员。
我理解不了仪式感。我不会也不想做我理解不了的事情。我觉得纯粹为了讨别人欢心而花钱是不值得的事情。对我而言送礼物的准则是我高兴、我本人觉得有意义且预估对方收到礼物后会觉得高兴。送礼物的主体是我,我高兴才送,不高兴就不送。我觉得有意义才送,觉得没意义就不送。至于对方收礼物高兴不高兴,我能做的只有预估,或者干脆问一下:你想要吗?
我能理解有些人喜欢鲜花,我能理解鲜花的部分意义但说实话如果一束花价格300,那超过100的部分就是我不理解的了。——说实话,超过50我就很难理解了但如果是喜欢的人,那这个理解上限可以加到100。但是的但是就算如此,在墙国网友眼里我可能也是一朵大奇葩了。
如果对方喜欢的恰巧是我觉得没意义或者不值得的东西,那ta干嘛不自己买?非要让我买我觉得没意义或不值得的东西?那不是让我难受吗?我如果不幸生理性别为男,就要被别人挂在网上了。
同理,我也讨厌任何人单纯为了讨好我而送礼物。假设我喜欢鲜花而对方觉得买花实属浪费钱,那就算对方为了我高兴而买花,我也会为此人觉得不值得。假设我喜欢鲜花但仅能理解50以内的价值,最多100,且对方也理解并认可鲜花的意义,那我收到100的花可能会觉得感动,收到300甚至500的花则不会——我只会觉得对方脑子不好,花这么多钱在我认为无意义的部分。
有钱做点什么不好,给山区的孩子买点课外书不好吗?对我来说钱就应该花在有长远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短暂享乐。
过去我心中一直回响着一句话:我是个很难被讨好的人。
按上面所描述的送礼收礼原则逻辑来看的确如此。但更深层的也许是:我讨厌讨好这件事本身,不论是讨好别人,还是被人讨好。
就是这样不肯退让,也不愿对方为了自己退让。人为什么不能在关系中同时保持双方的完整?为什么在大部分人类关系中总要有不必要的牺牲?这样就能证明彼此相爱吗?这样让双方不舒服的“爱”我宁愿不要。
(下接)
#ASD生存体验
有一句听起来很俗的话是:爱对了人,天天都是情人节。——我看到这句话基本上毛骨悚然。天天都是情人节?不累吗。节假日和仪式感的存在就很奇怪。如果是很久不联系的人找个借口出来玩找个借口送礼物,那倒也还行。如果是朝夕相处的人还要过节,我会疯掉。
人类好奇怪啊。
人类也觉得我好奇怪。
我的脑回路是:如果恋人之间关系很好,生活中常常能感受到关爱,那也不必在什么情人节七夕节特意庆祝了吧。除非是找借口出来玩,但出来玩这种事压根不必找借口。如果恋人之间关系一般,生活中感受不到关爱,只有节日才搞点花样,那干脆别在一起了吧这种恋人有什么意思。
认真思考后我得出的结论是:爱对了人,可以无视情人节。如果日常生活中充满了细节的爱,那人类社会规定的某一个日子对我而言就是无足轻重的。
但别人似乎不是这样的,关系好的恋人似乎是想在节日里做到锦上添花,而关系一般的恋人则是为了雪中送炭,让恋情苟延残喘会儿不至于一下落入岌岌可危的地步。
我好像是人类以外的生物体。猫猫狗狗花花草草都只是自然生长,不会特意庆祝什么时间节点。就算人类给自己养的猫猫狗狗过生日,它们可能也不会明白。我和它们是差不多的。我也不明白生日有什么可庆祝的,也不明白过生日为什么要吃面或者吃蛋糕。我想要并且会用到的东西都自己买了,轮不到等过生日过节日。剩下的东西我只是喜欢看看不喜欢拥有。别人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我就头疼,想不出。所以我自然也不会理解人类对生日与节日的期待。
不止是情人节,还有东西方文化中的各种节日,尤其是过年。以前的人没东西吃,盼星星盼月亮地指望着一年一次大开荤戒吃点好的,我能理解。以前的人没有即时通讯工具,一年中几个时间节点特意走亲访友送达问候与祝福,我能理解。现代人天天吃好喝好过年还要大鱼大肉,我就不理解了。现代人都有电话手机和网络,有事随时可以发消息打电话通视频,过年还要坚持走亲访友,实在没那个必要。
也不止是节日,连社会时钟或者说所谓的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我通通不能理解。正如网友说的,难道到了年纪就得去死吗?
就算是花期6-9月的植物,也有初春三四月已经开放的,也有寒冬十二月尚未凋零的。而人类唱的歌谣呢,竟然在绑架花儿: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们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
花儿为什么要听人话呢。人为什么要听人话呢。人为什么要制造那么多奇怪的规规矩矩来束缚自己呢。习俗又不像法律能带给人类基本的安全保障,那干嘛要有这些东西呢。就算有人真心喜欢,那干嘛要绑架剩下的人呢。自娱自乐不好吗?真是太奇怪了。
#ASD生存体验
这让我想起姐姐和姐夫。姐姐的孩子是和前夫生的,前夫是个烂人,离婚后不管不顾。而姐夫把那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陪他玩、辅导他功课。姐姐和姐夫是不打算结婚的,一直没领证。姐姐告诉我她从没对孩子要求什么,有一天孩子自己叫了爸爸。——对我而言他们就是父子关系。有血缘关系的那个人只能叫生父。
爱情更简单,不需要牵扯到血缘关系。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骗不了人。
我说自己最近的感悟是爱很简单,遇到匹配的人很难。但遇到以后也太舒服了。我一连说了好多个太字,太太太太太舒服了。朋友回复说享受过程吖。好奇怪,我已经在享受了,我分享的就是自己的享受啊。也许是对方不理解,也许是因为对方不感兴趣。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反正都不重要。
这段对话就好像:
- 我碗里的东西真好吃啊!
- 那享受吧。
不是单独一个朋友不理解,是几乎所有朋友都很难理解。偶尔才有一个能真的理解我的安心与舒适,前提是我长篇大论解释过。别的朋友听完解释好像还是很懵。就好比我说自己碗里的食物真好吃,单纯是感叹也没有邀请别人一起吃的意思,好吃到我忍不住分析了各种食材和佐料的配比,但别人只是嗯嗯啊啊地附和了两句似乎都没听明白我说了什么。而先前吃自己觉得一般般的食物,却有人觉得很香,问我是不是很好吃。
实际上,类似的事情真的发生过。学生时代中午在教室吃着学校附近随便买的食物,就有同学觉得我吃得很香,凑上来问在哪里买的。而我觉得那玩意儿只是能吃罢了,根本算不上好吃。长大以后尝试自己做吃的,非常有成就感地拍了照片给朋友炫耀,对方第一句话就问我:减肥餐?
人类好奇怪啊!
当然了对别人来说奇怪的是我才对。
当我看到朋友拖家带口出去玩,又拍了一大堆三代人的家庭合影时,我心想的并非是真幸福的一家人,而是:这里面有人是不喜欢拍合照的吗,有人是在偷偷勉强自己配合拍照吗?
我不知道答案,并且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因为那不是我的家人,也不在同一座城市,我没机会碰到并询问相片里所有人的真实想法。就算真的碰到,可能也不会问。因为我只是好奇,并非真的关心。就算问,也未必能得到真实的回答。
我甚至连语言系统和人类都是不同的。当我在形容自己奇怪、奇葩、变态的时候,我认为这是很好的词,很独特。别人总是误以为我在贬低自己。而我也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和不同的人解释:在我眼里这些都是美好又特别的形容。
#ASD生存体验
小时候妈妈吐槽过我回家不和她打招呼,我就觉得奇怪:我看到你了,你也看到我了。我知道你看到我了,你也知道我看到你了。并且我们天天都重复这样的事情。那为什么还要打招呼呢?
人类情感之间的事情我也是同样的看法。如果我在意你胜过别人,你在意我也胜过别人,我们彼此都心知肚明,那剩下的事情都不重要了。表白不表白也不重要。这段关系叫什么名字,甚至有没有名字,都不重要。那些有名字的关系就幸福快乐吗?并非如此。既然并非如此,关系的名字有那么重要吗?也许只有在向别人描述的时候才有点用场,因为没有名字别人就不能理解。
像路边的野花。小时候沉迷过一阶段识花,能认出路边常见的几种野花,还觉得很骄傲。再长大一些就无所谓了,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所有的植物名都是人给它取的,那不是它们的名字。它们不会说话,起码不会说人话,所以人不可能知道它们会不会给自己取名、会取什么名字。路边野花的名字对我而言没有意义,我认得是它就是它,它不需要有人命名。
人类不是这样的。如果我对人类说我认识某种花,人类多半会问我它叫什么名字。而我,得花好大的功夫解释:花没有名字,花不需要名字。自然界的一切都是没有名字的。
自我介绍对我来说也是很困扰的事情。我不觉得自己应该有名字。身份证上的名字不能代表我,有人叫我会反应不过来。没有任何一个名字能给我归属感。我所有的名字包括外文名和网名加起来都不能代表我,那我该如何自我介绍呢?我该如何告诉别人怎么称呼我呢?
面对面一对一的时候我也许会直接掏出证件,但不会说我叫某某。一对多的时候我会说自己不喜欢自我介绍。隔着网线我也许会回答说随便怎么称呼。这些都不是全部的真相,但从头到尾解释一遍自己为什么觉得万物都没有名字那也太累了。
而人类似乎只能理解大众认可的名字。就好像《小王子》里热爱数字的大人:大人热爱数字,如果你跟他们说你认识了新朋友,他们从来不会问你重要的事情。他们从来不会说,“他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他最喜欢什么游戏?他收集蝴蝶吗?”他们会问,“他多少岁?有多少个兄弟?他有多重?他父亲赚多少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他们了解了他。
当我试图用人类的语言解释一切时,一切都变味了。我和朋友说很神奇,我和喜欢的人两年多了还没成为男女朋友,朋友和我说没什么,让我享受类似爱情的东西。原来在人类眼里只有确认关系在一起才算爱情么,我真的很难理解。当然我也明白大家真的很难理解我。
我明明是想分享自己的快乐,但在人家眼里似乎不是这样的。
#ASD生存体验
不能理解的东西太多。从小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关系好的朋友要一起上厕所,到现在不能理解为什么情侣要过节要有仪式感,不能理解求婚订婚结婚。……离婚我倒能理解。离婚是重获自由的必要手段,而求婚订婚结婚并非如此。在别人眼里是约定终身,在我眼里是束缚。如果关系稳定幸福,约定不约定都不重要;如果关系破裂,打破当初的约定倒成了难事。既然约定几乎是幸福的无关变量,为什么要把它扯进来给自己的人生增添烦恼呢?
我能明白但不理解别人。别人好像不能明白也不理解我。真就像来自两个不同的星球。
可能被社会惯性思维框住的小时候会有类似的执念,越长大就越看淡。但有些人是真心喜欢那些,并非一定是受了惯性思维影响。
一直是对社会惯性带点疏离的我遇到了另一个这样的人,也许真像闺蜜说的那样像两块拼图。太舒服了。我也想分享也想让朋友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可我分享的越多似乎大家就越难理解。
观察人类情侣发现能过下去不会觉得太别扭的人,真就是什么锅配什么盖。双方的仪式感基本同频,也不知道是在一起以后才这样的,还是本就如此。
我要遇见高仪式感的人,会被折磨得不行吧。为什么要礼物为什么要鲜花,为什么要费尽心思。明明最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公园绿地多好。为什么要逛街,为什么要消费。情感这种东西,眼神和拥吻不足以显示吗。为什么要花钱。在我眼里钱有别的用途,是用来保障人生和实现梦想的。但在人类社会我这样想法的家伙就会被当成抠门和注孤生。不过也无所谓。
如果一个人平时不戴戒指,那送戒指岂不成了束缚?如果一个人平时不发朋友圈,那秀恩爱岂不是违反了本性?如果一个人穿着土气,那改造后还是自己吗?
我不理解。为什么人类很难在两个人的时候舒服地保持一个人的状态。为什么总有人需要包容妥协和牺牲。为什么我觉得舒服的关系在别人眼里是疏离,为什么别人热衷的在我眼里过于亲昵,甚至是油腻。
就好像人类不能理解阿斯星人在交谈时不愿有眼神接触。我知道你在这里,那为什么我还要看着你说话呢。
看了一些人的婚礼或订婚礼的着装要求,就觉得奇怪。我能明白人类对仪式感的追求,但不理解。为什么你们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家里会有你们想要的你们规定的服装呢。就算有,为什么别人不能穿自己想要的服装进场呢。为什么要为了拍照效果规定男女服装色系和风格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服装风格和适配颜色,如果有人的肤色和举办方给出的推荐色系不搭甚至搭起来很丑怎么办呢。再者,性别认同非二元的人该怎么穿呢。一切的一切都是谜。而人类不会想到这么多。如果正儿八经说出我的困惑,多半会被当成在挑刺。我本意非此。我只是困惑。我能困惑的太多了。人类的仪式感在我眼里都是陌生的。
#ASD生存体验